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健康足月妊娠孕妇孕中晚期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与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应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分娩的健康足月妊娠孕妇为回顾性队列,将确认分娩SGA的孕妇纳入SGA组,按新生儿性别和受孕年龄个案匹配原则以1∶4比例将确认分娩适于胎龄儿的孕妇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孕中期(孕24~27周)和孕晚期(孕37周后)HDL-C水平,计算孕晚期平均每4周HDL-C的变化(ΔHDL-C)。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两组孕妇间HDL-C和ΔHDL-C的差异,再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ΔHDL-C与SGA发病风险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SGA组249名及对照组996名。两组足月后HDL-C水平均较孕24~27周时降低(即ΔHDL-C均小于0, P<0.05),SGA组Δ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与低水平ΔHDL-C孕妇比较,中水平、高水平ΔHDL-C孕妇分娩SGA的风险均升高(OR=1.74,95% CI:1.22~2.50; OR=2.48,95% CI:1.65~3.70,均 P<0.05)。结论:健康足月妊娠孕妇孕晚期HDL-C下降缓慢或不降反升与SGA的发生有关,在SGA筛查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糖监测频率对饮食控制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单胎、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5453例饮食控制的GDM孕妇。根据OGTT试验时的血糖水平将孕妇分为高危组2699例(49.5%)和低危组2754例(50.5%)。分别在高危和低危组中比较不同血糖监测频率组间临床资料及围产结局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危组孕妇的平均年龄(33.21±4.50)岁vs(32.30±4.34)岁、孕前BMI(21.77±3.38)kg/m2 vs(21.26±3.20)kg/m2、经产妇比例(51.0%vs 47.9%)、糖尿病家族史(4.4%vs 3.3%)及巨大儿生产史比例(5.2%vs 4.1%)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孕妇(P均<0.05),两组间血糖监测频率无显著差异。在围产结局方面,高危组孕妇的早产(10.8%vs 8.8%)及初次剖宫产比例(35.9%vs 31.3%)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孕妇(P均<0.05)。高危组孕妇中,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与血糖监测频率呈负相关(P<0.05);与从不监测血糖相比,偶尔监测和定期监测血糖均为大于胎龄儿的负相关独立影响因素(P<0.05,OR=0.708、0.644)。低危组孕妇中,不同血糖监测频率组间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在低危还是高危孕妇中,其围产结局发生率在各血糖监测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饮食控制的GDM孕妇,应在评估其高危程度后拟定个体化血糖监测方案。对于低危孕妇,单纯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对围产结局无明显助益;对于高危孕妇,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可显著减少大于胎龄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颈椎牵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颈椎牵引受诸多因素干扰,如牵引的角度、重量、时间、体位和牵引器的选择等,现代学者多从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但均难以使治疗方案具备一定的规范性。而且,现今临床治疗以综合疗法多见,颈椎牵引是众多治疗方案中的一种,因此较少对其单独进行疗效观察。遂本文对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近况加以概况、总结,为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和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足月孕妇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嵊州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且正常足月单胎孕妇263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3组:低体重组(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kg/m2),超重组(24~27.9kg/m2)。收集孕妇早、中、晚孕期的体重增加值,分析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孕期增重分别为15.0kg(12.7,17.7kg)、14.5kg(12.0,17.5kg)和13.0kg(9.0,16.0kg);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230g(3000,3470g)、3330g(3090,3600g)和3437g(3140,3722g),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早孕期增重分别为1.4kg(0.6,2.3kg)、1.1kg(0.6,2.1kg)和1.1kg(0.4,1.9kg);中孕期增重分别为7.8kg(6.5,9.4)kg、7.5kg(6.0,9.0kg)和6.5kg(4.8,8.1kg);晚孕期增重分别为5.8kg(4.2,7.5kg)、5.7kg(4.2,7.4kg)和5.1kg(3.5,7.0kg);同孕期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结果表明,除低体重组晚孕期和超重组早孕期以外,其余各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低体重组早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增加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0.21,P0.05);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中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增加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8,0.10,P均0.05)。含哑变量的回归结果示,对整个研究群体而言,中孕期增重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0.18,P0.05);相对于正常体重组早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的影响而言,低体重组孕早期增重影响更大(标准化回归系数差为0.05,P0.05),而超重组最小(标准化回归系数差为-0.06,P0.05)。结论:孕前BMI和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低体重组早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影响最明显,而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则中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增加最明显。因此,根据孕前BMI制定孕期不同阶段合理增重对于控制新生儿体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尝试应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大于胎龄儿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规范产检并分娩的12683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孕妇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孕期增重和各项化验结果及新生儿体重,运用Logistic回归和XGBoost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大于胎龄儿的预测模型,评估这两种模型对大于胎龄儿预测的准确性。结果:XGBoost模型的受试者操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较大(0.92),Logistic回归模型较小(0.7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GBoost模型的约登指数(0.63)、灵敏度(0.83)、特异度(0.80)均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0.34、0.65、0.68)(P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及XGBoost模型的阳性预测值均较低,分别为0.15、0.27。结论:机器学习方法(尤其是XGBoost)构建的模型预测大于胎龄儿的综合性能较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孕妇人口学及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风险的评估。方法:收集并筛选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4307例孕妇。按一定的比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确立观察组和验证组,观察组包含了约80%的总样本量,验证组包含了约20%的总样本量。利用人口学特征、临床孕产史等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对观察组建立GDM预测模型,并用验证组进行模型验证,得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模型在临床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共有11498例孕妇,其中1779例(15.5%)患有GDM。统计分析表明:既往GDM病史、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巨大儿分娩史和孕产次与GDM发生显著相关(P0.05);而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等与GDM无明显关联(P0.05);把显著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纳入预测模型,得到临床评分系统。验证组共有2809例妊娠妇女,404例(14.4%)患有GDM,通过评分系统后得到AUC为0.659。提示临床评分系统对GDM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调查备孕期或早孕期妇女的既往GDM病史、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既往巨大儿分娩史和孕产次可以预测GDM的发病风险,并在尽早开始生活方式的干预,达到预防或减少GDM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溴隐亭治疗对特发性及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ET/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IVF/ICSI并进行鲜胚移植的特发性及伴PCOS的高催乳素血症795例患者(1.36 nmol/L≤催乳素(PRL)<4.55 nmol/L)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使用溴隐亭治疗进一步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1∶1)变量后,非PCOS患者中两组分别为222例,PCOS患者中两组分别为3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助孕结局及妊娠结局,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1)对于非PCOS患者,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64.41%vs 54.05%)、胚胎种植率(52.26%vs 41.84%)及活产率(59.46%vs 44.14%)较高,流产率(7.69%vs 18.33%)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溴隐亭治疗是胚胎种植率((印)OR(正) 0.677,95%CI 0.501~0.916)、活产率((印)OR(正) 0.527,95%CI 0.348~0.799)及流产率((印)OR(正) 2.850,95%CI 1.239~6.559)的独立影响因素。(2)对于PCOS患者,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的优胚数(7.40±3.42 vs 5.67±3.11)及冻胚数(3.67±2.82 vs 2.23±2.22)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但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结论:对于特发性及伴PCOS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1.36 nmol/L≤PRL<4.55 nmol/L),在进行IVF/ICSI治疗时,如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不使用溴隐亭治疗。  相似文献   
8.
艾灸疗法是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其疗效已逐渐为国内外医学界所认可。传统的艾灸治疗方式是采用人工艾灸,这种艾灸方式不仅不易掌控温度、耗时耗力,而且艾条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烟尘进而污染环境。本文所介绍的灸疗仪器通过智能化的滤烟及温控,很好地提高了治疗的精确度、准确度、减少烟尘的排放、降低成本,有利于艾灸疗法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腰臀腿部的疼痛,临床上治疗此病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侧重。其治疗重点在于松解粘连、缓解局部肌肉紧张、恢复力学平衡、解除压迫,进而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笔者通过查阅2013~2017年相关文献,对近5年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发现传统中医治疗此病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桥本甲状腺炎(HT)是一种好发于女性的常见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症,其病理特点是甲状腺组织内广泛的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及实质性的萎缩。HT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大多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伴颈部局部肿块及获得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极少数出现颈部疼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