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宫颈电圈环切术对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90-2007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宫颈LEEP术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相关文献,采用荟萃(Meta)分析的方法,对入选的8篇外文文献中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应用RevMan 4.2统计软件计算合并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①LEEP术组的早产发生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56倍(合并OR=1.56,95%CI为1.26-1.92);②LEEP术组孕周37周的胎膜早破(pPROM)发生危险度是对照组的3.17倍(合并OR=3.17,95%CI为2.12-4.74);③LEEP术组的低体重儿(LBW)发生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60倍(合并OR=1.60,95%CI为1.16~2.22);④无证据表明LEEP术将会影响剖宫产率(合并OR=0.95,95%CI为0.75-1.15).结论:LEEP术可增加术后妊娠早产、pPROM、LBW发生率,对剖宫产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阴道斜隔综合征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2005年我院收治的8例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行阴道斜隔切开术,2002年前仅1例患者术后6年切缘粘连、复发。2002年后均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阴道斜隔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无特异性,主要由隔后腔积血、积脓、引流不畅、梗阻而诱发一系列症状。只要正确认识本病,诊断不难。阴道斜隔综合征一旦确诊,首选阴道斜隔切除并引流术。术后生育功能同正常妇女。 相似文献
3.
4.
分子靶向药物用于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往往失去了手术时机,治疗较为棘手,以药物治疗为主,因此药物治疗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分子靶向药物是近年新兴的抗肿瘤药物,在一些恶性肿瘤的防治中已经彰显成效。近年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药物治疗的新策略转向应用针对肿瘤发展特异性生物环节的分子靶向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证实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耐受性方面优于传统的化疗。现就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孕酮预防早产的循证医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早产仍然是导致新生儿发病和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除先天畸形外,有60%~80%的新生儿在婴儿期死亡与早产有关[1]. 相似文献
6.
7.
8.
患者25岁,住院号117225.初孕妊娠40~( 4)周,于1990年5月30日入院.该患孕7个月时产前检查为臀位,行胸膝卧位2周胎位未能矫正.入院检查:宫高34cm,腹围101cm,胎方位为右骶前,胎心音144次/分.肛查宫颈管未消失,宫口未开.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均正常.B 超提示:胎儿双顶径9cm,羊水池深度10cm,胎盘Ⅲ级.5月31日上午,孕妇突感胎动频繁、剧烈,胎心率164次/分,当时诊断胎儿宫内窘迫,行急诊剖宫产术,术中臀位取出一体重2850g之男活耍,发现脐带顺时针绕胎儿颈部6周,排列整 相似文献
9.
王娟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4,(8X):124-12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拔除尿管后患者排尿功能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以提高自身护理水平。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留置尿管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预护理,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干预组的留置尿管时间以及自主排尿、排尿困难、尿潴留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对拔除尿管后患者排尿功能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增加自主排尿能力,降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发生率,并提高拔除尿管时及之后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未经治疗,约20%~25%的KD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AL)。尽管目前标准化方案已广泛应用,但仍有10%~15%的患儿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且这部分患儿发生CAL的风险升高。尤其合并重症感染更加重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因此,早期识别及有效治疗KD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