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目的研究氟化物作用后破骨细胞样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凋亡配体Fas、FasLFasLigand和核因子NF-κB的表达变化。方法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培养破骨样细胞,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细胞的Fas、FasL和NF-κB表达。结果Fas、FasL在破骨样细胞表达量随培养基中氟化钠浓度增高而增高;NF-κB的表达量随培养基中氟化钠浓度增高而降低,两者均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在氟化钠所致的破骨细胞凋亡过程中,Fas,Fas-L的表达随氟化物浓度增高而加强;而核因子NF-κB的表达随氟化物浓度增高而减弱,两者都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择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方法:抽取实验组家兔骨髓2mL分离出间质细胞,在特殊培养液中进行体外诱导.增殖成成骨细胞种植于同种异体骨表面进行培养4周后,将细胞和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物植入实验兔节段性尺骨缺损中。另取12只家兔单纯植入同种异体骨作为对照组,观察16周。结果:经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Chfα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Von Kossa染色显示骨小结,表明骨髓间质细胞在体外成功诱导成成骨细胞。动物实验表明植入体周同无炎性细胞浸润.伤口Ⅰ期愈合,术后7周开始出现骨痂,11周出现桥梁骨痂,术后16周达到骨性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此复合移植物生物相容性好,有较强的骨诱导作用,是比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3.
源于脾干细胞的破骨细胞诱导生成及培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获得大量破骨细胞或破骨样细胞的方法,以便进行原发性骨质疏松有关破骨细胞的研究。方法C57雌性小鼠经尾静脉注射5-氟脲嘧啶后,取脾细胞悬液在含有rmIL-3,rhIL-6和胎牛血清(FCS)以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α-MEM-琼脂半固体培养7d左右,获得脾脏造血干细胞集落;此集落再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生成破骨样细胞。结果经活体观察、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扫描电镜检查,证实所得细胞为破骨细胞。结论建立了一种获得大量破骨细胞或破骨样细胞方法,即源于脾干细胞的破骨样细胞的诱导生成及其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及其亚细胞结构对成骨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在获取大量破骨细胞的基础上,以细胞生物学方法探讨破骨细胞及其产生骨吸收后,破骨细胞、细胞培养基和亚细胞结构对成骨细胞生长和功能、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Cbfα1表这的影响。结果:破骨细胞及破骨细胞产生骨吸收后,破骨细胞、细胞培养基和亚细胞成分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均有促进作用,可使成骨细胞的Cbfα1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新和县针对吸毒人群开展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效果,为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吸毒人群2007-2009年的知晓率、吸毒共用针具率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知晓率由2007年的59.6%提高到2009年的86.1%;吸毒共用针具率由2007年的83.4%下降到2009年的24.1%。结论随着同伴教育为主的针具交换活动深入,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吸毒共用针具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将有助于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黄中活性成分大黄素型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和体外放射增敏活性。方法:MTT法测定大黄素型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测定各化合物对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活性,单靶多击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计算放射生物学参数和放射增敏比。结果: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62.1、79.9、59.6、435.6μmol·L-1;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合并照射组细胞存活分数低于单纯照射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84和1.13。结论:芦荟大黄素等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较为明显的生长抑制活性,并且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放射增敏活性。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自2008年2月新和县首次将结核病人辅助检查项目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给农村特别是那些贫困的结核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8.
电离辐射损伤不仅是一个公众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如何获得治疗效果优良、安全性高和不良反应小的辐射防护药物一直是科学家努力研究的目标。近年来,伴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辐射防护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目前,诸如5-雄烯二醇(5-AED)、CBLB502、Ex-RAD和HemaMax等药物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进入临床试验;而新发现的具有潜在价值的LY294002和17-DMAG等药物也正处于研发之中。笔者基于近年来辐射防护领域国外相关刊物和专利的最新发现和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放在近几年来出现的药物新进展以及这一时间内治疗急性放射综合征的抗辐射新药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siRNA干扰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电离辐射后诱导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究SIRT1的辐射防护作用。 方法 使用0、2、4、8 Gy照射MSCs,分别在照后3、6、12、24 h提取总RNA和总蛋白,检测IL-6表达水平;将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SIRT1干扰联合照射组,使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SIRT1和IL-6胞内表达。 结果 MSCs在电离照射后,IL-6的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在照后12 h达到最高,24 h恢复基准水平;而联合SIRT1干扰会引起IL-6水平进一步升高,加重MSCs电离辐射后的炎症反应。 结论 SIRT1可能通过抑制电离辐射诱导的炎性因子IL-6的表达,发挥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肿瘤放射治疗诱发骨组织损伤,辐射后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分析揭示辐射对早期和晚期的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生成成骨细胞,对其特性进行确定.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分析了1~4 Gy照射的早期和晚期成骨细胞的Ⅰ型胶原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1~3 Gy剂量照射后的早期成骨细胞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