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HIV-1膜蛋白(Env)特定糖基化位点改造对Env免疫原性及功能性假病毒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环形诱变,DpnⅠ筛选的方法对Env进行定点突变,单周期感染试验检测功能性假病毒形成能力,免疫小鼠,利用假病毒中和试验与ELISPOT分别检测突变对中和抗体和T细胞分泌Env特异的IFN-γ的影响.结果 N197Q突变体使Env诱导中和抗体的能力提高而诱导T细胞分泌Env特异的IFN-γ的能力降低,并使Env不能形成功能性假病毒;G2突变体(N624Q,N637Q)诱导的中和抗体能更好地中和假病毒74-2,仉中和假病毒Wt的能力下降,对Env诱导T细胞分泌Env特异的IFN-γ的能力和功能性假病毒形成无明显影响.结论 特定糖基化位点的改造影响假病毒的形成及Env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三种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检测方法,寻求一种简便、重复性好、易于质控的评价疫苗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IV DNA疫苗肌内注射BALB/c小鼠,第6周用艾滋病重组MVA痘苗病毒腹腔注射加强免疫,于第10天制备脾脏细胞悬液,并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unked Immune Spot,EusPOT)、MHC肽五聚体法和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分析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de tection,ICCD)分别检测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ELISPOT、MHC肽五聚体染色以及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分析法检测疫苗组细胞免疫应答的阳性率分别为5/5、4/5和3/5;而且ELISPOT和MHC肽五聚体染色法之间有一定相关性(r=0、647),而ELISPOT和胞内因子染色法之间以及MHC肽五聚体染色和胞内因子染色之间无相关性。结论ELISPOT试验操作相对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是评价疫苗细胞免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四逆汤(SNT)及组方药提取物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和Brdu—ELISA法观察药物对离体大鼠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 BrdU—ELISA法结果表明四逆汤总提取物(EST)对VSMC的BrdU掺入DNA没有显著影响,而MTT测定表明:EST可以提高VSMC的脱氢酶活性。甘草(LE)、附子(AE)、干姜(GE)、甘草加附子(LAE)、干姜加附子(AGE)提取物显著提高VSMC的脱氢酶活性,同时提高VSMC的BrdU掺入DNA的水平。结论 EST可以增加VSMC的脱氢酶活性,但对VSMC的BrdU掺入DNA的水平无影响。而其他组方药提取物可以增加VSMC的脱氢酶活性,同时提高VSMC的BrdU掺入DNA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真菌感染在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十分常见。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伴肺部真菌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及肺部影像学改变。但是,肺部的X线及CT等影像学改变多无特异性。本例病例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强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经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无效。患儿给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最后予威凡片剂治疗后好转。患儿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行小剂量化疗,最终患儿白血病治愈,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6.
实现牙槽骨组织再生是口腔医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在牙槽骨组织再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口腔种植,牙周治疗,还是拔牙位点保存等多个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生长因子在口腔领域中促进牙槽骨组织再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预处理对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 SD雌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干预组,每组15只。干预组于缺血前30 min 经腹腔注射磷酸肌酸注射液10 mg/ kg,测定子宫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并观察子宫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干预组大鼠子宫组织 SOD 活性明显降低,MDA 含量明显增加(P <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干预组 SOD 活性升高,MDA 含量降低(P <0.05)。干预组病理组织学观察炎性反应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磷酸肌酸对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 SOD 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河北省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居民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6年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和胃癌高发区赞争县伞部首诊为胃癌的43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M性别和不同年龄患者贲门、胃体和胃窦部位胃癌的构成比,分析当地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及趋势.结果 两地伞部旨诊胃癌患者巾,贲门癌占68.0%,明显高于胃体痛(24.2%)和胃窦癌(7.9%;X2=124.396,P<0.0001).1993-2006年间,贲门痛在胃癌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磁县患者中,贲门癌所占的比例为71.2%,明显高于赞皇县(51.2%;X2=109.648,P<0.0001).磁县贲门癌比例逐渐增多的同时,胃体癌比例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赞争县胃癌构成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胃窦癌逐渐减少.性别对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无明显影响;但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年龄构成比存在着差异(X2=58.380,P<0.0001),其中<50岁组胃体癌所占的比例在所有年龄组中最高,为34.2%,而贲门癌在61~70岁组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为71.6%.结论 贲门是河北省胃癌高发区磁县和食管癌高发区赞皇县居民胃癌发生的主要部位.在流行病学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磁县胃癌患者中,贲门痛的构成比将继续上升,胃体癌的构成比将继续下降;而赞皇县患者中,胃窦癌的构成比将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9.
抗癌药物的开发,越来越成为企业、政府、医疗机构乃至患者关注的焦点;而创新性抗肿瘤药的临床研究,还需提高整体研究水平.本文从适应症确定、观察指标的选择两方面,结合国内外临床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广西余甘子叶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结果]广西余甘子叶紫外-可见光谱法具有一定的光谱特征,且大多数回流液比冷浸液的吸收峰强。[结论]本研究可为广西余甘子叶的鉴别提供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