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我国有许多的农谚与养生息息相关,这些农谚指导人们的生活,告诉我们如何更好的利用时令物产防病治病,下面就介绍一些与处暑节气相关农谚中的时令水果,让我们在品尝美味又可防病保健。农谚一:处暑石榴正开口,秋分菱角舞刀枪石榴乃是处暑时节的节令水果,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榴受少阳之气,而荣于四月,盛于五月,实于盛夏,熟于深秋。丹花赤实,其味甘酸,其气温涩,具木火之象。故多食损肺、齿  相似文献   
2.
正一说到防暑的中成药,一般都是会想到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仁丹、金银花露、六一散、风油精、痱子粉、行军散等。而还有一个防暑良方却往往被人们所遗忘,那就是生脉散。夏天气候炎热,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具有炎热升散、耗气伤津、易夹湿邪的特性,故而很容易引起乏力困倦、头晕目眩、心烦多汗、口渴喜饮、食欲不振、小便短  相似文献   
3.
刘志龙的临证特色可归纳为:重视经方,善抓"证眼";擅用经方,不避时方;阐明药势,直达病所;擅长守法,灵活变方。刘志龙认为抓住"证眼"乃经方临床活用的最基本要素,可居经方活用的领导地位,可使经方深入浅出地运用于临床,使用者亦可达见微知著之境,抓住"证眼",即掌握经方方证的证候特征,只要证候特征与经方方证相符,处方便可信手拈来,可不受后世创立的诸种辨证方法的限制。这是用好经方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4.
刘志龙教授认为,五脏阴阳调和,睡眠方可安稳.心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胆俱虚均可扰乱心神,使心神不安而致失眠,治疗以安神定志为本,常用经方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等.肝疏泄太过或不及,藏血功能失调,导致阴血不足,魂无所居而致失眠,治以疏肝理气或补养肝血,常用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小柴胡汤、四逆散等.脾主运化,为气血生...  相似文献   
5.
历代医家多从脾胃论治失眠,然而临床辨证时多重脾胃而轻大小肠,临床上鲜从小肠论治失眠。该文从中医对小肠及小肠经的认识、小肠病辨证的困境、小肠与睡眠的关系、从小肠分型论治失眠等方面,阐述从小肠论治失眠的合理性,并附验案两则。  相似文献   
6.
黎崇裕 《养生月刊》2017,(4):316-317
《黄帝内经》认为"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春季是生发的季节,不少人的体重也开始慢慢生长发育,蓬勃发展了. 很多人为此苦恼不已,现笔者告诉大家春季瘦身六字诀"一动、二饮、三医",希望此六字诀对于想要春季瘦身的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肾脏病是指:(1)肾损害≥3个月,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肾损害指肾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表现为肾脏形态学和/或病理异常;或具备肾损害指标,包括血、尿指标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2)肾小球滤过率估值(eGFR)60mL/min,病程≥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表现[1]。其包括各种慢性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预后差、医疗费用高,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沉默杀手和重要的公共卫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产后调理界,流传着一个项目——产后发汗。此法席卷全国,可能很多孕产妇都听过或者是试用过这个产后调理项目。对于产后强行发汗,笔者坚决反对,但要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则较难。因此,对于产后前来要求发汗的患者,笔者一般都会"委曲求全"地应其要求,常应用柴胡桂枝汤化裁作为产后发汗方,此乃暗度陈仓的发汗法。笔者常用的产后发汗方具体如下:柴胡12g,黄芩6g,姜半夏8g,生甘  相似文献   
9.
<正>少阴病用温法已属约定俗成之见,但中医常用的治法有八法之说,故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少阴病篇》相关内容从中医八法进行探讨,归纳总结得出少阴病篇的19方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属汗法;大承气汤属下法;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  相似文献   
10.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言简意赅,条文简略,内涵丰富,虽由叔和搜集编次,后又历经战乱,原书内容,散失甚多,且因年移代隔,书中一句即可从多角度进行理解,导致后世研究者学术观点多不一致,笔者用仲景书解仲景意之法,认为《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中的"有柴胡证"指的是第96条的"小柴胡汤证",而"但见一证"中的"一证"指的是第96条中的四大主证以及七个或然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