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鞠通在方剂治法上对叶天士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晓华 《江苏中医》1989,10(5):28-30
  相似文献   
2.
陶晓华 《中医杂志》1992,33(10):43-45
脐疗法,概括而言,系指作用于脐部的一切治疗方法。亦即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施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予某些物理刺激(如热熨、按摩、拔罐……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祖国医学具有悠久历史、行之有效、方简效捷的疗法之一,至今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伤寒论》条文的症状特点并构建症状分类体系。方法 基于知识元标引方法提取症状知识元,并将其拆分至语义层面,同时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将症状逐级编码与归类,构建三级框架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取510条症状知识元、1 361个症状语义,最终将《伤寒论》症状归纳为全身症状、心下脘腹症状、二阴症状、心神症状、头面五官症状、四肢症状、胸胁症状、颈项背腰症状8种类属。结论 通过扎根理论所形成的《伤寒论》症状分类体系与现有中医症状分类虽有相似之处,其中全身症状、心下脘腹症状、心神症状等和后世分类多有不同,体现出本书内容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有一天,诊病之后叶天士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碰上一队送葬的人,从人数和排场来看,好象是贫苦人家的丧事。 当队伍经过身旁时,叶天士突然发现八人抬着的棺木底下渗出一滴滴的鲜血。医生的本能使他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忙让队伍停下来。  相似文献   
5.
中医文献中的专病通治方陶晓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关键词专病通治方中医文献学术探讨所谓专病通治方,就是针对临床各科某一疾病的若干证候均能通治获效的方剂,前人亦称其为主方,如徐灵胎《兰台轨范》说:“专治一病为主方。”它是中...  相似文献   
6.
一起学生集体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2006年9月2日凌晨4时35分,东陵区卫生监督所接到市卫生局电话通知,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15名某学校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接到报告后,区卫生监督所立即组织卫生监督员赶赴接诊医院和该学校,进行现场调查和指导救治工作,在调查过程中,又相继接到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沈阳市胸科医院急诊科接诊该校数10名学生的报告,患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怀疑为食物中毒。区卫生监督所立即展开现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小勇  陶晓华 《中医杂志》2008,49(9):851-852
通过对<伤寒论>中毒性药物运用的分析、归纳,可以发现,张仲景运用毒性药物时在炮制、配伍、剂量、剂型、煎法、服法、善后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对于后世正确使用毒性中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5年12月1~4日在北京举行了在中国的首次国际艾滋病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代表103人,其中国外代表33人,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法国、日本、菲律宾、泰国、香港、新加坡、瑞典、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巴西、澳大利亚、比利时),国内代表70人,加上列席代表共计200多人。许多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在中医治疗学体系中,经常面临如何进行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这样一些命题。怎样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医疗实践中如何掌握应用,是中医临床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当前的中医临床医学,辨证分型论治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毋庸讳言,这种方法对于临床上观察疗效、总结经验、便于教学和规范治疗等方面均能体现其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这种施治方法也暴露出某些方面的局限性。诸如:对一些潜在、隐匿证候以及某些疾病处于早期、无明显症候可资辨析者,往往难以订出治疗措施。如无明显症状的HB-sAg阳性者、隐匿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