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中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中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丙泊酚组。复合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静脉输注降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动脉瘤夹闭前(T3)、动脉瘤夹闭后(T4)、拔除气管时(T5)等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量(CO)和心指数(CI);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唤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T2、T3、T4时MAP、HR、CO和CI均显著低于T1时,且CO和CI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同时点。术后复合组拔管时间、唤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有助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拔管时间和唤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扁桃体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器官,如未引起炎症时,尽量不采取手术摘除的治疗方法,但扁桃体炎症的反复发作除了造成局部的病变和全身暂时的反应之外,还可继发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败血症、急性肾小球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中期妊娠引产或流产的植入性胎盘4例临床保守治疗做g 总结分析,从中汲取经验总结教训。1病例报告例1,女,35岁,G。P。S,妊娠24“周双胎,一胎脑积水,疤痕子宫。有剖宫产史,2次人流清宫病史。于2005年10月10日入院,入院后经常规检查后当日给予经腹羊膜腔内注射0.5%雷夫奴尔液20m1,注药后30h自娩2死胎。肌注催产素10U。胎儿娩出后30rain胎盘未娩出,在给予催产素20u静点同时常规消毒会阴、阴道后,徒手剥离胎盘,胎盘与子宫肌壁粘连紧密剥离困难,急做B超检查提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异位妊娠确诊率的不断提高,异位妊娠早期保守治疗方法也越来越普及,同时获得良好的疗效。本文选择216例异位妊娠患者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MTX)联合治疗,单用甲氨蝶呤(MTX)及单用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异位妊娠确诊率的不断提高,异位妊娠早期保守治疗方法也越来越普及,同时获得良好的疗效.本文选择216例异位妊娠患者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MTX)联合治疗,单用甲氨蝶呤(MTX)及单用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股骨干多段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因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股骨干多骨段折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其特点为强大高能量外力所致,伤情较为严重。现报告道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2例,年龄20~46岁,平均33岁。伤因:车祸18例,砸伤1例,绞伤1例。1例远端呈粉碎开放骨折,余为闭合骨折。1.2治疗材料:本组均采用Ender氏钉为内固定材料。1.3治疗结果: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1年,平均1.5年,痊愈19例[1],骨不连接1例,植骨术后一年痊愈。2讨论2.1股骨干多段骨折呈“浮动状”,多有成角、重迭、畸形、骨折错位,呈三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将150例宫内孕13~24周自愿药物终止妊娠的孕妇,空腹顿服米非司酮后150mg,48h,应用米索前列醇600微克顿服,无效,依次给予米索前列醇200微克阴道上药以终止妊娠。结果显示引产成功率达100%。完全流产117例,达78%。不全流产清宫33例,清宫率22%。结论米索前列醇序贯给药,用于中期引产疗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王丽  赵素敏 《现代保健》2010,(24):14-14
患者,女,29岁,已婚,因发现盆腔肿物5个月于2009年4月8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患者5个月前体检时B超发现左附件区囊肿直径约6.8cm,近3个月无诱因偶发下腹隐痛,呈阵发性,无发热、恶心、呕吐等。既往体健,月经规律,初潮15岁,4—5/30d,量中等,无痛经,孕2产0,人工流产2次。入院体检:一般状况好,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相似文献   
9.
63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和治疗效果。方法:对63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头部磁共振表现为幕上和幕下同时发生的两处以上的病灶,常以丘脑及中脑病变为多见。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诊断主要依靠磁共振的改变,治疗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9岁,已婚,因发现盆腔肿物5个月于2009年4月8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患者5个月前体检时B超发现左附件区囊肿直径约6.8 cm,近3个月无诱因偶发下腹隐痛,呈阵发性,无发热、恶心、呕吐等.既往体健,月经规律,初潮15岁,4~5/30 d,量中等,无痛经,孕2产0,人工流产2次.入院体检:一般状况好,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