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1病例资料66岁女性,因左侧面肌痉挛术后3年、复发半年入院。3年前,在我院因左侧面神经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面部抽搐消失。半年前,左侧面部再次出现抽搐,症状同第一次手术之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遂再次来我院行手术治疗。入院后,头颅CTA及MRI薄层平扫,并与首次手术检查进行对比,评估手术难度及复发可能原因。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面神经根部距离粗大椎动脉有一定距离(图1A),猜测复发原因可能是椎动脉张力高,通过变形的垫棉传导至神经根或是面神经根周围粘连。MRI T2像发现蛛网膜下隙延续至乙状窦后,同时蛛网膜下腔间隙无明显狭窄,颅后窝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水成像高分辨序列3D-TOF-MRA和3D-FIESTA融合成像在面肌痉挛(HFS)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3例HFS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并原始图像数据传输至GEAW4.6工作站,利用Integrated Registration软件融合处理。以术中观察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术中43例症状侧均可见神经根部血管压迫或接触,融合影像显示症状侧血管压迫与术中显示结果一致41例,不一致2例(1例术中显示为静脉血管压迫,1例为小脑后下动脉细小动脉分支血管压迫);影像检查症状侧血管压迫敏感度为95.35%(41/43),假阴性率为4.65%(2/43),与术中观察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κ=0.678,P<0.05)。结论 3D-TOF-MRA和3D-FIESTA融合成像对血管压迫性HFS病人面神经与血管关系及责任动脉血管显示清晰,且与术中结果一致性高,可作为术前评估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方法:研究156例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在孕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记录左旋甲状腺激素剂量变化情况,分析妊娠结局和胎儿情况。结果: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妇女妊娠中期和晚期TSH的浓度水平与孕初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中期和晚期对甲状腺素的需求剂量增加,与孕初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者的剖宫产率和流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孕妇应定期监测甲功变化,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增加,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岩静脉上间隙进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岩静脉上间隙进行MVD治疗的34例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PTN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即刻疼痛完全消失32例,明显减轻1例,无明显变化1例。出院后随访2年,仍疼痛2例中,术后2个月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后4个月疼痛部分缓解1例;治愈率为97.06%。4例术后3~7 d发生口周单纯疱疹,简单创面保护、防止感染处理后自行愈合。无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等。结论 对于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PTN,通过岩静脉上间隙显露三叉神经颅内段并进一步减压是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染色技术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4月(普通白光内镜组)和2009年1月-2012年5月(NBI结合染色技术组)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胃镜镜下诊断及病理诊断的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2组病例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普通白光内镜组与NBI结合染色技术组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4.51%和10.38%,Kappa值分别为0.683和0.837(均P〈0.01)。结论:NBI结合染色技术可提高早期胃癌镜下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