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34例20岁以上健康人进行了血瘀证的调查,发现45.52%的健康人群表现血瘀征候,随着增龄血瘀征候检出率呈递增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α)及T/K比值。结果显示:中年及老年组TXB2水平均明显高于青年人(P均<0.01)。而6-keto-PGF1αv水平各年龄组变化不大,T/K比值老年人显著高于青年人(P<0.01)。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血液逐渐呈现高凝倾向,并与上述指标相关。这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医血瘀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疾病。近年来对本病免疫生化方面的广泛研究,对本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常结果有进一步阐明。现将我们从1982年以来见到的三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及检验方法一、病史摘要例1 男,7岁,出生二周后下肢出现瘀斑,6个月开始,皮肤、鼻腔口腔粘膜受到轻微损伤就出血不止。例2 女,5岁,出生后腹部有紫癜,皮肤碰伤后易出血,4岁时因“肠炎”便血不  相似文献   
3.
抗凝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张学敏欧海云关键词国际敏感度指数;国际标准化比率;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是临床监测口服抗凝治疗的重要实验指标并以此防止抗凝不足发生...  相似文献   
4.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机制缺陷的疾病,多见于男性,有家族遗传史,血友病甲较多见,而血友病乙较少。本文应用凝血因子Ⅸ:C 测定调查血友病乙一家系10例家属,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先证者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反复皮下瘀斑、鼻衄30年,左髂窝撞伤后大  相似文献   
5.
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妇女凝血指标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比较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妇女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各30例及非妊娠妇女20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两组血浆Fg、D—D含量均高于非孕妇女(P均〈0.01),妊娠期高血压组的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轻、中、重度患者血浆Fg、D-D含量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并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重度妊娠高血压组与正常妊娠及轻、中度妊娠高血压组比较,PT、APTT均缩短(P〈0.01)。结论:动态检测孕妇血浆中凝血指标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77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血瘀证的调查,并与35例健康青年人作对照,结果发现51.79%的健康人群有血瘀证出现,不同年龄组血瘀证检出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同时随年龄增长,血瘀证检出率呈递增变化规律。采用发色底物分析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及P/t比值。结果显示:老年前期及老年期血浆t-PA活性均明显高于青年人(P均<0.01)。而PAI活性各年龄组均无显著差异,P/t比值老年人显著下降(P<0.05)。实为老年机体对抗高凝状态的生理代偿反应,对促使老年人维持生理平衡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134例20岁以上健康人进行了血瘀证的调查,发现45.52%的健康人群表现血瘀征候,随着增龄血瘀征候检出率呈递增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T/K比值。结果显示:中年及老年组TXB2水平均明显高于青年人(P均〈0.01)。而6-keto-PGF1α水平各年龄组变化不大,T/K比值老年人显著高于青年人(P〈0.01)。表明  相似文献   
8.
9.
我们于1981年9~12月对我省六个地区(市)7,496人进行血红蛋白病的调查,现报告如下。一、调查对象:主要是本省祖籍的中、小学生,男性4,443人,女性3,053人,其中外省籍294人(男152,女142)。民族:汉族6,879入,畲族(我省主要的少数民族)485人,畲汉混血128人,其他民族4人。二、调查结果:发现血红蛋白病67例,其中异常血红蛋白26例,β地中海贫血41例。三、异常血红蛋白调查: (一)发生率:应用pH8.5醋酸纤维膜电泳法调查,发现26人有异常区带,其中2人为外省籍,故本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凝血、花生四烯酸代谢、纤溶的随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人随年龄增长,血凝、血小板及血管内皮均有一定改变,而且这些变化与老年人一些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存在一定关系。本文对129例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栓烷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2(6—keto-PGF_(1,。)、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六项指标测定,旨在探讨正常人血凝、血小板代谢活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与年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