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6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独生子女 ,父母健在 ,无离异 ,同意参与 .共 16例患儿及其父母 ,(TS)患儿均符合 DSM- TV诊断标准 ,即 18岁前发病 ;具有多种运动性抽动及一种或一种以上发声性抽动 ;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出现 ;病程超过 1a;排除风湿性舞蹈病 ,肌阵挛 EP,癫痫 ,肝豆状核变性和病毒感染的脑炎等 .男10例 ,女 6例 ,年龄 6~ 14岁 ,病程 1~ 2 a,部分患儿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行为问题 ,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3例 ,占 18.8% ;伴夜惊 1例 ,伴强迫行为 2例 .有抽动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族史 5例 ,占 31.2 % ,其中父亲罹患 2例 ,母亲罹患 …  相似文献   
2.
乌药茎中鞣质类成分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樟科药用植物乌药H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的茎中分离鞣质类化合物。方法:采用60%丙酮冷浸提取,通过反复SephadexLH-20和MCI-gel CHP 20P柱层析从乌药茎中分离缩合鞣质类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常数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缩合鞣质类化合物并确定其结构:儿茶素( )-cateehin(1);表掊儿茶素(-)-eplgallocatechin(2);epicatechin-(4β-8,2-O-7)-epieatechin(3);epieateehin-(4β,2—O-7)-eatechin(4);表儿茶素(-)-epicatechin(5)epicatechin-(4β-8)-eateehin(6)。结论:化合物3,4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球花石斛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研究兰科植物球花石斛的化学成分,以探明其有效成分并为制定中药石斛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RP-C18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球花石斛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芴酮类、联苄类、菲类及黄酮类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二羟基-5-甲氧基芴酮(Ⅰ)、1,4,7-三羟基-5-甲氧基芴酮(Ⅱ)、2,4,7-三羟基-4-甲氧基芴酮(Ⅲ)、2,5,9-三羟基-4-甲氧基芴(Ⅳ)、4,4‘-二羟基-3,3‘,5,-三甲氧基联苄(V)、5,4‘-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Ⅵ)、3,5,4‘-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Ⅶ)、2,5-二羟基-4-甲氧基菲(Ⅷ)、2,5-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Ⅸ)、二氢麦黄酮(X)、柯伊利素(Ⅺ)、高北美圣草素(Ⅻ)、柚皮素(XⅢ)。结论:化合物Ⅸ,X,Ⅺ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离得到,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张朝凤  王琼  张勉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2):1697-1699
 目的对菊科橐吾属植物阿勒泰橐吾(Ligularia altaica DC.)的萜类成分进行研究并进行抗白血病细胞K562的活性筛选。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进行抗K562细胞增殖的活性筛选。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倍半萜化合物:furaneremophilan-14β,6α-olide(1),8β-hydroxyl-7(11)-eremophilen-12,8α-olide(2),7(11)-eremophilen-12,8α-olide(3),8β-hydroxyl-eremophil-7(11)-en-12,8α(14β,6α)-diolide(4),6β-hydroxyl-7(11)-eremophilen-12,8α-olide(5),6β,8β-dihydroxyl-7(11)-en-12β,8α-olide(6),7-acetyl-6(7)-en-noreremophil-13β-carboxylic acid(7),8β-hydroeremophil-7(11)-eremophilen-12,8α(14β,6α)-diolide(8)和2-hydroxyl-plary phillide(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eremophilane型降倍半萜化合物7和9对K562细胞生长显示弱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紫菀Astertataricus L.f.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菀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菀酮(1)、木栓酮(2)、表木栓醇(3)、蒲公英萜醇(4)、β-谷甾醇(5)、豆甾醇(6)、对羟基肉桂酸十六烷酯(7)、11-hydroxy-10,11-dihydro-euparin(8)和lachnophyllic acid(9)。结论:其中化合物9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7、8为首次从紫菀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箭叶橐吾中萜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民间草药箭叶橐吾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总提物经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萜类化合物,其中5个为倍半萜类,7α-hydroxy-9(10)-ene-1,8-dioxo-6,7-dihydrofuranoeremophilane(1),1β,10β-epoxy-6β,8β-di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2),1-oxo-9-desoxycacalol(3),benzofuranoeremophil-1-ene(4),蜂斗菜内酯A(bakkenolide A)(5);2个为三萜类化合物,3β,16β-dihydroxy-12-oleanen-28-al(6)和羽扇醇(lupeol)(7)。结论:化合物1~3和6为首次从箭叶橐吾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和6为橐吾属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本对68例看电视超过2h以上,出现发作性腹痛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部分患儿长时间看电视可诱发发作性腹痛,其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菊科阿勒泰橐吾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扇豆醇(1)、齐墩果酸(2)、3β,16β-dihydroxy-12-oleanen-28-al(3)、过氧化麦角甾醇(4)、stigmasta-7-en-ol(5)、11-hydroxy-10,11-dihydro-euparin(6)、5-hydroxybenzofuran-2(3H)-one(7)、β-谷甾醇(8)和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的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多批次商品药材混合粉末水提物比较大黄、虎杖、何首乌的止血作用。方法将10批次的大黄、虎杖、何首乌药材粉碎,分别将10批次的同种药材等比混匀,以各药材的混合粉末水提物给药。采用毛细玻管法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计算凝血时间缩短率。结果大黄、虎杖、何首乌均有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作用增强。结论多批次商品药材混合的方法适用于不同药材间同一药效的比较,既节约资源,又增强了代表性和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的止血作用最强,其次为虎杖,何首乌最弱。  相似文献   
10.
菊状千里光中的酚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菊科植物菊状千里光中首次分离鉴定了12种成分:丁二酸(1)、对羟基-肉桂酸(2)、对羟基苯甲酸(3)、对羟基苯甲醛(4)、4-羟基-3-乙酰基苯甲酸(5)、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6)、山奈酚(7)、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8)、芦丁(9)、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10)、胡萝卜苷(11)和α-羟基-二十四烷酸(1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