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多数中药复方配伍都是关于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中医药理论对配伍规律具有指导作用,其中理论研究占据绝大部分,而关于复方配伍的研究,在药理学、药物效应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增长,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的文献报道开始增多。现今,实验大部分是对药物配伍、以及不同剂量配伍的研究,查找药效增强或减弱,以确定最适宜的药物配伍和剂量配伍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味剂量的变化可能不会导致药效的改变;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同的剂量配伍将会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复方功效强弱、性质方面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新的化学成分。研究者从中医药理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化学成分与药代动力学和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组方配伍的认识与思考,其中有效组分配伍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特点,并论述了从拆方方法、指纹图谱法和现代仪器运用等多种途径揭示中药组方配伍研究中的配伍原则、配伍规律和相关进展。2000年后,实验研究分别在饮片和有效成分,以及体内体外不同方面,多角度、多学科融合进行了研究,随现代科学发展,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通脉复方中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挥发油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的最佳条件;以挥发油的包合率为指标,考察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包合时间及包合温度等因素的最佳条件。结果:川芎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8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40min。川芎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川芎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8(mL∶g),在包合温度为50℃的条件下包合1h。结论: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桂枝茯苓复方中挥发油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加水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为考察因素筛选桂枝茯苓复方中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其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桂枝茯苓复方中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取药材适量,加8倍量水,浸泡4h,蒸馏提取5h;其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6(mL∶g),包合温度为70℃,搅拌包合2h。结论:该实验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大黄化学成分的药动学及其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当前关于其药动学和代谢研究主要关注游离蒽醌类成分。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大黄药动学与代谢的文献,梳理大黄化学成分的药动学研究(应用的分析技术、药味配伍对大黄蒽醌药动学影响、在不同机体状态下对大黄蒽醌药动学影响、大黄复方中蒽醌药动学研究),大黄化学成分在体内的代谢研究(应用的分析手段、借助的信息技术、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大黄化学成分在体外的代谢研究。总结其吸收和代谢的特征,为该药物的后期研究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大黄蒽醌吸收快而消除慢,而药味配伍和机体状态都会影响其吸收和代谢。大黄化学成分的体内和体外代谢途径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甲基化等,其代谢物主要来源于蒽醌类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复方脑脉通和葛根药材提取物中大豆苷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复方脑脉通提取物中其他成分对大豆苷元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按大豆苷元1.0025 mg·kg-1分别灌胃给予复方脑脉通提取物和葛根提取物,不同时间点采血后进行UPLC-MS分析,测定血浆中大豆苷元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通过SPSS 16.0软件对不同药动学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豆苷元线性范围6.175~741.0 μg·L-1,定量限6.175 μg·L-1,最低检测限1.235 μg·L-1。复方脑脉通和葛根药材提取物中大豆苷元的达峰浓度和清除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参数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UPLC-MS专属性强、准确、灵敏,适用于以大豆苷元为主要成分的药物的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复方脑脉通中其他药材对大豆苷元的吸收及清除有较大影响,使大豆苷元的达峰浓度及清除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脉复方中丹酚酸B的质量分数。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甲酸-水(体积比30∶10∶1∶59);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6 nm;柱温:25℃。结果丹酚酸B在0.378~3.7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1%,RSD为1.2%( 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通脉复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