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褐藻小粘膜藻中的溴酚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褐藻小粘膜藻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 ,SephadexLH 2 0柱色谱、反相HPLC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和IR ,MS及NMR等结构鉴定方法。结果 :从小粘膜藻中分离鉴定了 6个溴酚类化合物 ,分别为 2 ,2′ ,3,3′ 四溴 4 ,4′,5 ,5′ 四羟基二苯甲烷 (1) ,2 ,2′,3 三溴 3′ ,4 ,4′ ,5 四羟基 6′ 乙氧甲基二苯甲烷 (2 ) ,2 ,3 二溴 4 ,5 二羟基苯甲醇 (3) ,2 ,3 二溴 4 ,5 二羟基苯甲基甲醚 (4) ,3 溴 4 羟基苯甲酸 (5 )及 2 溴 4 ,5 二羟基苯甲醛 (6 )。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海藻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相中压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正相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技术。从采自青岛海域的苔海绵ndn—niasp.醋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过1^HNMR,13^CNMR,IR以及MS等波谱技术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胸腺嘧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尿嘧啶脱氧核苷.对羟基苯甲酸,苯乙酰胺和正十六碳酸。  相似文献   
3.
褐藻叉开网翼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网地藻科褐藻叉开网翼藻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实验。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IR,MS及NMR鉴定结构;通过改良的MTT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从叉开网翼藻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orreyol(Ⅰ),4β,5-αdihydroxycubenol(Ⅱ),3-farnesyl--phydroxybenzioc acid(Ⅲ),chromazonarol(Ⅳ),岩藻甾醇(Ⅴ),苯乙酰胺(Ⅵ),4-羟基苯甲酸(Ⅶ)和正十六酸(Ⅷ)。结论:化合物Ⅱ和Ⅳ系首次从该海藻中发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网地藻科海藻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无明显活性(IC50>10μgmL-1)。  相似文献   
4.
微粉化对淫羊藿叶中淫羊藿苷提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微粉化对淫羊藿叶中淫羊藿苷提取率的影响。方法以淫羊藿叶为原料,传统的锤式粉碎为对照,通过正交设计,考察QM-ISP12行星式球磨微粉机的磨球配置、时间和转速对其中有效成分淫羊藿苷提取率的影响。其中淫羊藿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锤式对照中淫羊藿苷的提取率为0.78%,而正交实验微粉碎技术中最高的提取率为1.12%。通过分析正交设计得出,磨球配置为φ6 mm的钢珠800个,φ10 mm的钢珠100个,φ20 mm的钢珠6个,时间为1 h,转速为350 r/min为最佳工艺,实际提取率为1.25%,高于锤式对照。结论通过行星式球磨机微粉化后可以提高淫羊藿叶中淫羊藿苷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5.
列精海鞘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列精海鞘Amaroucium sp.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对列精海鞘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数据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尿嘧啶、胸腺嘧啶、尿嘧啶核苷、尿嘧啶脱氧核苷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结论以上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