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王亮  周珉  杨复宾  任彦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0):1044-1044
患儿男,7h,孕36^+5W自然娩出,出生时体重2.1kg,出生时即气促,全身青紫,生后Apgar 1分钟评分为4分。体检:体温35.5℃,脉搏130次/min,呼吸56次/min,血压51/30mmHg(1mm Hg=0.133kPa)。双肺呼吸音低,双肺底可闻及痰鸣音,叩诊浊音,双侧胸廓饱满,吸气时锁骨上窝轻度凹陷。腹部平坦,肠鸣音减弱,无胃肠型,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旋杆菌对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 (HP)对慢性胃炎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影响。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 ,观察正常人、HP- 组和HP+ 组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数量 ,G D细胞的比值以及G、D细胞接触的百分率。 结果 G细胞数量在 3组中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HP+ 胃炎组D细胞显著减少 ,与其他 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G D细胞比值增高 ,G、D细胞接触的百分率下降。 结论 HP可抑制胃窦D细胞生长抑素的合成和D细胞的增殖 ,从而可能减少D细胞对G细胞胃泌素分泌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的常见类型,发病率为7%-13%,主要症状是夜间睡眠打鼾和呼吸暂停及白天嗜睡,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体内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重者可继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发生睡眠猝死.多道睡眠监测仪(PSG)用于监测OSAS患者,有助于诊断、评估病情与治疗.现将护理重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探讨NF-κB、G、D细胞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窦粘膜内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脾胃湿热组、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胃窦粘膜内NF-κB、G、D细胞.结果:正常对照组NF-κB呈弱表达.脾胃湿热组NF-κB呈高表达,较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表达增强,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脾胃湿热组G细胞数量与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细胞数量则显著低于其它2组(P<0.01),G/D细胞比值高于其它2组(P<0.01).结论:脾胃湿热组NF-κB的表达增强,G/D细胞比值增大.可能与较高的Hp感染率及其他致病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脾胃湿热证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中微核细胞及P53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和脾气虚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微核细胞和P53表达的意义.[方法]用Feulgen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正常对照者及脾胃湿热和脾气虚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中微核细胞、P53表达.[结果]脾胃湿热组和脾气虚组微核细胞的反应强度及出现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脾气虚组的P53阳性反应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核细胞在两患者组的舌苔脱落细胞内反应强度及出现频率较高,提示有较多的分裂畸变细胞;而P53的表达与微核细胞的出现有关,两者可能代表了证候发展不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习是每一个医学生的必经之路。而胸心血管外科的实习因为其专科性强,理论知识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同学们实习中积极性不高,使实习效果差。为了加强胸心血管外科实习带教,首先要认识其重要性,其次选择专业技能及自身素质较好的带教老师,完善带教管理制度,积极与同学沟通,调动同学实习的积极性,鼓励、激发同学们的热情,更好的完成胸心外科临床实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22b值(0~ 5000 s/mm2)非高斯弥散加权成像在健康成人脑白质和胶质瘤应用的可重复性.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和65名胶质瘤患者进行22 b值eDWI(enhanced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磁共振扫描.前者进行连续2次eDWI扫描,选取基底节层面和半卵圆中心层面深部白质为感兴趣区;后者进行单次eDWI扫描,由2名神经放射医师分别在肿瘤最大层面的肿瘤实质区放置感兴趣区,工作站进行双指数和拉伸指数模型后处理;前者对2次扫描双指数模型拟合的慢弥散系数Dslow(slow diffusion coefficient)、快弥散系数Dfast(fast diffusion coefficient)和快弥散容积分数PF(perfusion fraction of Dfast)以及拉伸指数模型拟合的分布弥散系数DDC(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和不均质指数α进行配对t检验、计算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CV)和绘制Bland-Altman(B-A)散点图;后者对2次测量的Dslow、Dfast、PF、DDC和α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检验,并计算CV.结果 健康志愿者各参数2次测量配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V值均小于5%,B-A散点图绝大多数(≥11/12)测值均位于95%一致性范围内;胶质瘤各参数2次测量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75(P<0.001),Dfast和PF的CV值最大,范围在5.0%~11.5%之间,其次是DDC和Dslow,α最小,CV值小于2%,除α外,其余参数CV值均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增大.结论 健康脑白质评价中非高斯弥散加权成像各参数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胶质瘤评价中拉伸指数模型α具有最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任彦 《中国当代医学》2006,5(16):127-127
目的探讨总结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与配合。方法对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与配合进行全面回顾与总结。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病情变化快,风险大,充分的围术期准备、密切的医护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全部病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显示,14例肾母细胞瘤均发生于单侧肾脏,左、右肾发生率无差异。多数位于肾脏一极,也可侵犯全肾。大多表现为轻度强化的实性肿块,瘤内常有坏死、囊变,钙化少见。典型表现为残肾移位、变形、旋转显著,肾实质呈“新月形”或“环形”强化,或者正常肾结构完全消失。表明CT检查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及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对肿瘤的诊断、分期及制订治疗方案、估计预后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脾气虚证患者胃窦黏膜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三叶因子(TFF1)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患者及胃窦黏膜内EGF和TFF1 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 脾气虚组和脾胃湿热组患者EGF和TFF1 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P<0. 01)。两组间EGF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 01),在两组间TFF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脾气虚组TFF1的阳性率高于脾胃湿热组。脾胃湿热组Hp的感染率高于脾气虚组(P<0 .01)。[结论] 脾气虚组EGF的表达高于脾胃湿热组,可能与后者Hp感染率较高有关;脾气虚组TFF1的表达高于脾胃湿热组,可能与胃黏膜严重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