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4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焦视网膜电图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研与临床 ,常规记录是在明视条件下 ,反映的是视锥细胞的功能。近年出现视杆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技术。本文综述该技术的检测条件、反应波形和三维功能地形图特征、影响因素、功能评价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全国第十一届视觉生理学术大会于2009年7月3~6日在上海市召开。大会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视觉生理学组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大学、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的视觉生理工作者约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共收到参会论文131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小儿过敏性疾病的防治进展较快,本文以小儿支气管哮喘为重点从药物、心理、免疫、食物等几方面防治的进展概述如下。中西医药配合防治中西医药配合防治小儿过敏性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一般来讲,西药对控制急性过敏性疾  相似文献   
4.
李钫  邢怡桥  陈长征 《眼科研究》2004,22(5):470-470
患者男,46岁,因外伤昏迷苏醒后发现双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03年7月21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车祸撞伤头部后昏迷38d,在外院诊为“脑挫裂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苏醒后即感左眼视物不见,右眼视物模糊,并有眼前黑影晃动,药物治疗后(具体不详)视力无好转,遂来我院。患者外伤前视力正常,否认有高度近视史,家族史无特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5。左眼手动/眼前;双眼眼前节正常,右眼玻璃体棉絮状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视网膜电图(ERG)明视负向反应(PhNR)变化特点,并进行PhNR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视野平均缺损值(MD)、杯盘比(C/D)的相关性研究,探索PhNR在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诊断及视神经节细胞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健康者20例20只眼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患者18例20只眼。分别对两组进行ERG、视野、眼底照相和OCT检查,比较两组视网膜电图PhNR振幅,并将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组的PhNR振幅分别与MD、C/D和RNFL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组和对照组的ERG中暗视反应、最大反应、30Hz震荡电位的振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视神经萎缩组明视反应a波和b波振幅差异也没有显著性意义,但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组的PhNR振幅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且PhNR的振幅与视神经损伤情况如RNFLT(r=0.665)、MD(r=0.564)、杯盘比(r=0.686)等相关(均为P<0.01)。结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眼视网膜电图PhNR振幅明显下降甚至消失,PhNR可用于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诊断和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趋化因子受体3( CCR3)是一种新的趋化因子受体,在一些炎症免疫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CCR3在眼部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亦可表达于脉络膜血管肉皮细胞中.在一些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疾病发现CCR3表达;在CNV动物模型中CCR3活化能够促进新生血管形成.通过CCR3抗体和基因敲除方法抑制CCR3和其配体,能够使动物模型中CNV面积明显减小;使用CCR3拮抗剂亦能够显著抑制CNV的体积.进一步深入研究CCR3及其配体生理状态下在眼部的分布和表达,了解其在CNV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对于CNV形成研究以及寻找CNV形成的检测指标和新一代CNV治疗药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与冷冻及激光光凝治疗比较,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可减少对视网膜解剖结构的破坏,促使周边视网膜继续血管化,降低视网膜脱离、视野缺损及高度近视的发生。在ROP 1区病变及屈光间质混浊等激光光凝难以施行的患眼中有其独特优势。选择合理的药物和剂量,掌握最佳治疗时间,注意避免局部并发症及全身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对进一步提高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重复注射雷珠单抗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眼脉络膜厚度(CT)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开放性无对照研究.临床确诊的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31例31只眼(AMD组)以及病理性近视CNV患者33例33只眼(病理性近视组)纳入研究.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治疗,之后每一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6个月.AMD组、病理性近视组患眼平均注射次数分别为(4.23±1.33)、(2.27±0.88)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增强深度成像技术测量患眼中心凹下CT.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的CT变化.分析末次随访时CT降低值与注射次数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l、3、6个月,AMD组患眼平均CT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9.68±11.02)、(12.58±11.04)、(13.84±11.67) μm.AMD组患眼治疗后1、3、6个月平均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6.34、6.60,P<0.001).病理性近视组患眼平均CT分别为(81.09±63.20)、(79.52±63.64)、(79.88±62.46) μm,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2.06±10.92)、(3.64±8.78)、(3.27±7.20)μm.病理性近视组患眼治疗后1个月平均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7);治疗后3、6个月平均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2.61,P=0.024、0.01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MD组、病理性近视组患眼末次随访时CT降低值与注射次数均无相关性(r=0.04、0.30,P=0.815、0.099).结论 玻璃体腔重复注射雷珠单抗会引起渗出型AMD及病理性近视CNV患眼的CT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湖北地区在中文眼科期刊刊出基金论文情况,揭示该地区在眼科领域基金资助论文特点及研究动态.方法 2001-2010年出版的《中华眼科杂志》等11种眼科期刊,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湖北眼科基金资助项目、基金资助论文产出量、研究内容、研究方向、文献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湖北地区10年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等基金资助项目142项.在11种眼科期刊发表基金论文率4.67%(134/28698),其中国家级占29.85%,省部级占67.16%.2006-2010年获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数较2001-2005年增长2.55倍;同期省部级资助项目增长1.97倍.基金资助论文2006-2010年发文量较2001-2005年增长2.19倍.论文所涉及研究专业集中在视网膜、角膜、青光眼、晶状体或白内障.应用及应用基础性文献占43.28%,探讨发病原因及机制论文占30.60%.结论 从一个侧面反映眼科基金论文研究热点,为眼科医学科研人员和眼科医生选择研究方向、撰写论文提供参考.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连续性深入研究及多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0.
眼睛是人类重要的感觉器官。人类接受的外界信息,80%来自于视觉器官。眼睛的感觉敏锐,同时也很脆弱,需要人们的细心呵护。那么眼睛到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