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眼球三维空间定位测量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能满足临床需要的眼球三维空间定位测量法,以精确测定眶病患者眼球的位置。方法螺旋CT扫描眶区,层厚1mm;进行三维重建,并以左右外耳道中点、健侧眶下缘和犁骨基底为基点建立三个互相垂直的参考平面:轴向Pa、冠状Pc和矢状Ps,以角膜顶点和眼球中心到参考平面的距离确定眼球的空间位置。选20例眶眼正常患者分别用该法和传统临床方法(Hertel突度计等)对眼球突度、瞳距等进行测量,作配对t检验。结果三维CT测量法和Hertel突度计测量两侧眼球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测量瞳距结果与临床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三维CT法较Hertel突度计所测绝对突度值偏大[3DCT(13.90±2.40)mm,Hertel(12.4±2.4)mm,P<0.01]。结论本测量法能精确测量正常眼球的三维空间位置,弥补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亦适用于单侧眶颧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及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和影响两者作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octorβ1,TGFβ1)在翼状胬肉头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MP1、TIMP1及TGFβ1在翼状胬肉头部(22例)和正常结膜(12例)中的表达。结果MMP1与TGFβ1在翼状胬肉头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P<0.01),而TIMP1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知,翼状胬肉中MMP1与TGFβ1阳性表达间存在正相关(r=0.625,P<0.01);TIMP1与TGFβ1阳性表达间无相关性(r=-0.0512,P>0.05)。结论MMP1,TIMP1及TGFβ1可能积极参与翼状胬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质重构与角膜Bowman’s膜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80岁,因左眼老年性白内障,于1999年4月5日在外院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视力02。右眼在10年前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视力为06。既往患高血压病15年,并患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5月8日下午患者在家中不慎摔倒,左侧颞部碰撞椅背,当即感到左眼疼痛,视物不清,伴出血。患者家属发现其衣领上有一圆形透明状体。1小时后患者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左眼视力2尺光感,光定位不确。眼眶外侧缘皮肤纵形裂伤3cm,边缘整齐,渗血明显,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浑浊,上方角膜缘缝线在位(其中1针缝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血脂动物模型脉络膜组织学改变及VEGF的表达,初步探讨高血脂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喂养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分别于1,2,3mo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对脉络膜VEGF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视网膜和脉络膜各层VEGF弱表达;实验组1mo时脉络膜组织中VEGF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2,P=0.668);2mo时脉络膜组织中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t=2.330,P=0.042);3mo组脉络膜组织中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t=3.542,P=0.005)。RT-PCR示对照组脉络膜组织中可以检测到微弱的VEGFmRNA表达;实验组1mo时脉络膜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3,P=0.119);2mo组脉络膜组织中VEGF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t=14.138,P〈0.001);3mo组脉络膜组织中VEGF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t=15.240,P〈0.01)。结论:高血脂通过直接损害脉络膜血管和增强VEGF的表达可能诱导C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端粒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06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法及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两种方法检测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均呈阳性,A值分别为0.5371&;#177;0.3407.1.2077&;#177;0.1545,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66.23,P&;lt;0.05)。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法检测结果:阳性对照正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标本的提取液均为阳性,可见52bp及相差6bp的梯性条带,阴性对照标本均未见梯性条带。结论: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端粒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揭示高血脂对动物脉络膜血管组织学改变的影响,初步探讨高血脂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喂养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分别于1 m、2 m、3 m后观察眼底改变,酶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脉络膜组织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动物的TC、TG、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脉络膜血管超微结构: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出现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形,细胞核异型,细胞间连接破坏;基底膜节段性增厚;管腔变窄,甚至闭塞;管壁脂滴增多,见泡沫细胞.结论 高血脂可能通过对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害影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添加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基联合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Cs)共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实验分三组:HRPECs+BDNF、EGF、bFGF+BMSCs共培养组、BDNF、EGF、bFGF+BMSCs共培养组和对照组(单独BMSCs).第一组取第3代HRPECs接种在双层培养板的上层,将第3代人BMSCs接种于下层培养板中,在双层六孔板的每孔中加入混合有20 ng/mlbFGF、20 ng/ml EGF、20 ng/ml BDNF及10%胎牛血清(FBS)的DMEM-LG培养液(需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应同时在下层放入18 mm×18 mm盖玻片进行细胞爬片).第二组取第3代人BMSCs接种在六孔培养板中,每孔中加入含20 ng/ml bFGF、20 ng/ml EGF、20 ng/ml BDNF及10%FBS的DMEM-LG培养液.第三组将第3代人BMSCs接种于六孔培养板中,加入10%FBS的DMEM-LG培养液.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2周后停止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RT-PCR检测角蛋白18、RPE65蛋白存诱导细胞中的表达.数据采用Holm-Sidak法进行分析.结果 诱导2周后,第一组BMSCs细胞呈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短棒状外观,细胞内有色素颗粒形成,其他两组没有类似改变.三组间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RPE65蛋白、角蛋白18,光密度值结果显示第一组和第二组间、第一组和第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PE65:t=37.416、36.236,P<0.05;角蛋白18:t=38.611、37.532,P<0.05).而第二组和第三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PE65:t=1.180,P>0.05;角蛋白18:t=1.079,P>0.05).RT-PCR检测相对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第一组和第二组间、第一组和第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PE65/β-actin:t=176.110、174.820,P<0.05;角蛋白18/β-actin:t=243.230、241.560,P<0.05).而第二组和第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PE65/β-actin:t=1.283.P>0.05;角蛋白18/β-actin:t=1.670,P>0.05).结论 利用BDNF、EGF、bFGF联合HRPECs共培养可以使BMSCs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样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及TRAP-ELISA两种方法检测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均呈阳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端粒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用日本产HU-12A型电镜对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3例正常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7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上皮细胞形状不规则,相邻细胞间以许多复杂的指状突超紧密镶嵌,部分上皮细胞内水肿,细胞间隙亦水肿呈较大的空泡状,细胞内线粒体等细胞器肿胀,个别区域上皮细胞坏死脱落,1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上皮细胞体积固缩,细胞核染色质分裂并出现凝聚的凋亡小体。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5-Fu在30例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门诊进行翼状胬肉手术的患者,在切除翼状胬肉后局部加用5-Fu。结果 30例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复发。结论 5-Fu对于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效,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