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病毒性脑炎系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可同时侵犯脑膜和脑实质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CSF)检验。但是许多病例不能获得病毒学和免疫学证据,影像学表现成为日益重要的诊断信息[1]。现报道1例经CT及MR I辅助确诊的双侧小脑中脑病毒性脑炎。1病例资料男,38岁。因发热、咳嗽5天,头痛、呕吐、言语不清3天,步态不稳1天入院。患者5天前因劳累出现发热,体温达40℃,咳嗽、咳白痰;3天前出现头痛,以前额明显,无颈项疼痛及明显头晕,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言语不清。发病初期曾于我院门诊查头颅CT未见异常,予清开灵…  相似文献   
2.
3.
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9例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43—87岁,平均56岁。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较困难,3例标本经多次活检,5例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协助诊断。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以手术治疗为主,7例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行喉全切除术,2例行喉部分切除术。随访3年以上,在访的6例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无1例死亡。结论 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容易误诊,有时需免疫组化鉴别诊断。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手术切除力求彻底,可根据肿瘤范围大小决定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周和中枢神经损伤后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总蛋白和核酸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检测方法,分析大鼠脊髓和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的神经元胞体分布区神经组织中归属为核酸和蛋白质的谱带吸收强度的变化。结果:伤后早期,外周和中枢神经损伤后其相应胞体部位神经组织RNA,DNA和蛋白质的含量均增加;1周后,外周和中枢神经元胞体分布区RNA,DNA和蛋白质含量均变化规律不同:外周神经元胞体RNA和DNA的含量仍较高,而中枢神经伤侧和对照侧胞体RNA和DNA的含量接近,中枢和外周神经元胞体蛋白含量变化相反。结论:外周和中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其胞体反应性不同,这一差异可能与外周和中枢神经损伤后再生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声带白斑是指声带黏膜表面有灰白色角化斑块,是声带黏膜鱗形上皮过度增生、角化引起的喉部病变,可有声音嘶哑、喉部不适和异物感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声带白斑有癌变倾向,常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癌变率为5%左右。所以,发现声带白斑,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必惊慌失措,可寻找专科医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发挥公立医院纪委的监督保障执行作用,保障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完成。方法: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纪委围绕医院疫情防控开展的监督实践为例,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和优化建议。结果:通过多部门协作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前中后管理闭环等方式科学、精准、有效实施监督,促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结论:为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落实落细,公立医院纪委应在超前谋划、统筹联动、提升专业素养等方面加强思考。  相似文献   
7.
酶组织化学法观察喉内淋巴管细微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喉内淋巴管分布和吻合的研究报道较多 ,但尚有争议。酶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淋巴管细微分布比淋巴管间接注射法更客观 ,但应用该法研究喉内淋巴管分布的报道甚少。本文采用该法对喉内不同部位淋巴管细微分布进行观察。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来源对 2 3例一侧喉腔未受肿瘤侵犯假声带、喉室、声带、声门下区、声带与声门上下区交界处组织 ,从前往后分段作冠状位连续冰冻切片 ;前连合部作横断位连续切片 ;切片厚度为 6~ 1 0μm。会厌前间隙组织切片厚度为 1 0~ 1 2μm。1 .2 染色方法冰冻切片阴干后置于孵育液内 ,37℃孵育 30min,蒸馏水…  相似文献   
8.
吴海涛  许良中 《耳鼻咽喉》2000,7(4):219-222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6例喉鳞状细胞癌标本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喉癌预后因素。结果:nm23、Cath-D和CD4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43/94)、52.1%(50/96)和41.7%(40/96)。喉癌部位、大小、分化程度、T分期及nm23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nm23在喉癌中表达情况,对预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兔肋软骨细胞聚羟基乙酸 (polyglycolic acid,PGA)三维支架短期固定培养对软骨细胞利用率、软骨细胞长满支架所需时间及软骨细胞支架复合体厚度等影响。方法 :设 PGA支架固定组和非固定组 ,固定组 :先用鼠尾胶把 PGA支架粘附在盖玻片上 ,再往固定后的 PGA支架上滴加软骨细胞悬液 ,3~ 4天后支架与盖玻片分离。非固定组 :把软骨细胞悬液直接滴加到 PGA支架上进行复合培养。固定组和非固定组软骨细胞 PGA支架复合体培养 2周后分别行同种异体皮下移植 ,3月后取出标本 ,光镜观察软骨形成情况。结果 :固定组中 PGA支架在加培养液过程中 ,不会在培养液内漂动 ,支架内软骨细胞无大量流失现象 ;相反 ,非固定组中 PGA支架在加培养液和移动培养皿过程中 ,会在培养液内飘动或晃动 ,支架内很多软骨细胞重新漂浮至培养液中。固定组 PGA支架内软骨细胞分裂、增殖 1周时 ,软骨细胞已充满 PGA网眼 ;在非固定组 ,2周时 ,软骨细胞才长满 PGA支架内网眼。固定组软骨细胞支架复合体同种异体移植后能形成成片软骨 ;非固定组软骨细胞支架复合体移动后无软骨形成。结论 :软骨细胞 PGA三维支架短期固定培养 ,能有效减少支架内软骨细胞流失 ,缩短软骨细胞长满 PGA支架网眼的时间 ,增加软骨细胞支架复合体厚度 ,有利于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装有儿童保健软件的计算机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婴幼儿118名,人工系统管理的婴幼儿117名,将两组的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计算机组体重、身高低于M-2s的儿童数少于人工组;几种常见病的患病率计算机组低于人工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为计算机组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优于人工组,计算机用于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