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i2000和Centaur XP两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体检、门诊和住院行梅毒血清学筛查的120例患者的120份血清标本,分别使用i20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试验(CMIA)和Centaur XP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对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以样本吸光度与临界值的比值(S/CO)≥1.0为阳性,并与以TP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特异性抗体确认方法平行测定的S/CO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120例受检者中,CMIA检测阳性结果94例,阳性率为78.33%;CLIA检测阳性结果72例,阳性率为60.00%;TPPA检测阳性结果74例,阳性率为61.67%。以TPPA试验作为确认方法,CMIA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30%和52.17%,CLIA分别为94.59%和95.65%。CMIA与TPPA检测的阳性率、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101,χ2=7.937;P<0.05)。两种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与TPPA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均呈正相关。结论:两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在梅毒S/CO值>10.00时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当CMIA的S/CO值为1.00~10.00时可选用CLIA复核,缩短标本周转时间;当CLIA的S/CO值<4.70时可附加TPPA复核,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心磷脂IgG抗体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北燕达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常规人群血清标本24 378例,应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对24 378例标本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测定。对于Architect i2000中S/CO值≥20的强反应性结果,选用梅毒螺旋体凝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复检;对于Architect i2000中S/CO值在1~10的弱反应性结果,选用TPPA及西门子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复检,TPPA阳性标本加做免疫印迹梅毒螺旋体、心磷脂IgG抗体(WB-TP-IgG)复测。结果 24 378例梅毒筛查患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294例,非特异性抗体阳性74例,发病人数占人群总数的0.003%(74/24 378);初筛Architect i2000CMIA中S/CO值≥20的反应性结果与复检方法结果比较,257例强阳性反应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为100.0%,与RPR结果符合率为28.8%;Architect i2000CMIA初筛S/CO值在1~10的反应性结果193例,选用ADVIA Centaur CLIA和TPPA两种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复检,TPPA检测阴性结果直接判读,112例TPPA阳性加做WB-TP-IgG复核,比较4种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以WB-TP-IgG检测结果为标准,确证试验显示37例为阳性(33%)。结论通过对常规人群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对于临床弱反应性结果建议直接选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TP-IgG作为确证试验,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而导致医疗纠纷,同时减少患者心理压力及家庭矛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于梅毒抗体不确定样本的四种梅毒检测方法的分析及评价。方法纳入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河北燕达医院应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对梅毒筛查结果为1≤S/CO10的弱反应性的190例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数据,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CMIA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分别对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以及漏诊率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Architect i2000 CMIA初筛S/CO值1~10反应性结果190例,选用TPPA,RPR及TP-WB三种梅毒检测试验方法复核,对四种梅毒试验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梅毒抗体免疫印迹法(TP-WB)检测结果为确认实验标准,检出56例阳性,134例阴性。确证试验显示为56例阳性(占29.5%)。CMIA与TPPA阳性符合率为75.3%(143/190);TPPA结果与TP-WB阳性符合率为28.4%(54/190),误诊率为66.42%(89/134),漏诊率为3.57%(2/56),阴性预测值为95.74%(45/47),RPR现正感染阳性预测值100%(2/2),阴性预测值为100%(188/188)。结论在梅毒血清临床样本筛查中出现弱反应性结果时,对于检测弱反应性结果不一致的标本应首选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确证,避免临床诊断中漏诊或者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4 种血清学梅毒实验方法比对,评估免疫印迹法检测TPN15,TPN17,TPN45 和TPN47 抗体表 达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于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集河北燕达医院28 417 例梅毒筛查样本,综合化学发 光微粒子免疫(CMIA)检测结果S/CO 值、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结果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检测结果进行分组,确认实验以梅毒螺旋体抗体免疫印迹试验(TP-WB)平行测定3 组标本。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 r 距离法;数据分类可视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Medcalc 软件进行ROC 曲线统计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确定 CMIA 法对梅毒诊断效能最大时的S/CO 最佳截断点;不同诊断方法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以TP-WB 结果为参照,ROC 曲线分析发现,当CMIA 法S/CO 截断值为 6.79 时,敏感度为 79.41%,特异度为 96.05%,此时曲线 下面积最大为 0.911,即6.79 为 CMIA 法的最佳诊断截断值。TPN15,TPN17,TPN45 及TPN47 抗体表达水平与S/CO 比值均呈正相关(P <0.05),相关系数r 分别为0.87,0.81,0.87 及0.76。当标本中免疫印迹法检测TPN15,TPN17, TPN45 和TPN47 抗体均阳性且着色强度数值高反应性(50~170)时,四种检测方法阳性符合率、总符合率为100%, 显示评价方法和比对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P < 0.01)。结论 活动性梅毒患者TPN15,TPN17,TPN45 和TPN47 抗 体表达均阳性且着色强度高反应性,梅毒抗体单阳梅毒特异性抗体TPN17 和TPN47 抗体表达减少且抗体着色强度降低, 阳性率显著减少(P < 0.05)。梅毒抗体结果可疑患者中TPN15,TPN17,TPN45 和TPN47 抗体表达明显减少,梅毒 血清CMIA 法筛查S/CO 在6.79 以下时,建议进一步采用梅毒免疫印迹检测法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 NMR)筛选隐性梅毒患者血清中的特征代谢产物,从血清代谢组学角度探索隐性梅毒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2018 年12月~ 2020年6 月在河北燕达医院就诊的24例隐性梅毒患者、2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样本,应用1 H NMR分析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将两组共计48个血清样本的代谢物浓度数据集,并转换为标准格式上传到Metaboanalyst 4.0统计分析平台,通过贝叶斯核磁信号在线处理系统进行特征代谢产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根据化合物匹配得分(score≥6)确定化合物种类。结果 48个样品经贝叶斯核磁信号在线处理系统分析,根据score≥6归属得到43种化合物,ROC分析表明,隐性梅毒患者组的左旋肉碱和甲醇强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 069±132 vs 483±65,1 778±315 vs 279±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8,4.56,均P<0.000 1),两个特征代谢物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83和0.877。结论 左旋肉碱和甲醇可作为隐性梅毒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些发现可能为隐性梅毒相关的代谢物未来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