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中国国粹之一,经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依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其特色优势是分不开的. 1 中医的精髓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认为局部的病变是由整体失调而产生的,因此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不单单注意局部,特别重视人体的内外环境的统一,通过调整整体来达到治疗局部疾病的目的,相反局部的病变会使人的整体发生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日照市3所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疫情与流行特征,探索流腮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根据国家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对3所发生流腮暴发疫情的市区学校的发病学生进行个案调查,同时对全部在校学生进行流腮疫苗免疫史调查。结果 3所市区学校共报告流腮发病63例,罹患率分别为3.86%,1.53%,0.96%,3所学校流腮罹患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8,P<0.01)。有明确流腮疫苗接种史的占47.13%,2剂次疫苗接种率分别为28.97%,50.00%,52.84%,3所学校学生疫苗接种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4,P<0.01)。无接种史以及未完成2剂次接种的易感者流腮罹患率明显高于有疫苗接种史者(χ2=33.39,P<0.01)。结论低接种率和疫情报告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是引起流腮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改善流腮监测系统质量,提高儿童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率,是预防和控制流腮暴发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与乙肝发病情况,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3-2009年日照市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资料、自然人群部分HBV血清学指标检测资料及乙肝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2009年调查15岁以下儿童10 238人,平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0.88%,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8.28%。1993年以来,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0年最高(12.67/10万),2008年无病例发生。0-4岁儿童HBsAg阳性率最低(0.96%),抗-HBs阳性率最高(71.81%)。乙肝发病率,全部人群呈上升趋势,15岁以下儿童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提高了1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免疫水平,降低了儿童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日照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抗体水平和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09年采集日照市开发区1~≥20岁健康人群血清标本245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抗体。结果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抗体分别检测血清245份。麻疹抗体阳性率98.78%,几何平均滴度(GMT)1:1722.13;风疹抗体阳性率60.82%,抗体含量均值为35.30U/ml;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84.49%,抗体含量均值为62.94U/ml。结论麻疹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风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低,3~6岁儿童的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健康人群。应加强儿童风疹和腮腺炎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定期开展育龄期妇女风疹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胡顺富  卜洁琼  苗伟  王茂慈 《疾病监测》2014,29(12):981-982
山东省日照市在实施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过程中,发生2起因细胞型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的案例。2例患者均以注射部位同侧腋下淋巴结开始播散至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肺部、肛周等部位;其中1例还播散至肝、脾、腹膜及骨髓,最终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日照市2005—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为进一步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日照市2005—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日照市2010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071/10万,初步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2005—2010年均以3~6月为麻疹发病高峰;年龄别发病率以15岁以上年龄组最高;麻疹病例主要为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nuated live vaccine,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共发生麻疹暴发疫情3起,其中2起暴发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结论日照市消除麻疹取得显著进展,高质量的强化免疫(SIA)和查漏补种是减少麻疹发病和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应继续保持和巩固高水平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加强麻疹疑似病例的监测,做好暴发疫情的预警与控制工作,从而彻底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瘤内缓释治疗对B16黑色素瘤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内缓释治疗对B16黑色素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皮下接种B16肿瘤细胞后的成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进行治疗:①生理盐水(NS)对照组,瘤内注射NS;②阿糖胞苷(Ara-C)对照组,瘤内注射Ara-C;③单纯缓释治疗组,瘤内注射Ara-C+缓释液;④免疫缓释液治疗组,瘤内注射Ara-C+缓释液+二硝基苯 (DNP)。4d后重复治疗,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两次治疗后1周分离瘤体,HE及网状纤维、弹力纤维、胶原纤维染色,观察瘤体病理改变,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内CD4+T细胞、CD8+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缓释治疗能够控制肿瘤的生长;HE染色显示,两缓释治疗组瘤内出现大片坏死区域,纤维特殊染色显示,两缓释治疗组三种纤维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缓释治疗组的CD4+T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但CD4+/CD8+T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瘤内缓释治疗通过直接破坏肿瘤细胞及增加肿瘤抗原性,从而发挥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与乙肝发病情况,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3~2009年日照市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资料、自然人群部分HBV血清学指标检测资料及乙肝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2009年调查15岁以下儿童10 238人,平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0.88%,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8.28%。1993年以来,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0年最高(12.67/10万),2008年无病例发生。0~4岁儿童HBsAg阳性率最低(0.96%),抗-HBs阳性率最高(71.81%)。乙肝发病率,全部人群呈上升趋势,15岁以下儿童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提高了1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免疫水平,降低了儿童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Herper Zoster)是临床常见的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r,VZV)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一般好发于身体单侧,常伴有剧烈疼痛.临床上西药抗病毒起效较慢,副作用较大.我科室用梅花针扣刺配合局部拔火罐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葡萄籽原花青素( GSPE)对 UVB损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aCaT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UVB组、UVB+GSPE高剂量(200 μg/mL) 、中剂量(100 μg/mL)和低剂量组(50μg/mL)。CCK-8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和LDH水平。DCFH-DA染色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罗丹明123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Bcl-2、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UVB+GSPE组与UVB组比较,细胞SOD和GSH-Px活性、Bcl-2 表达量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增高,MDA、LDH水平、凋亡细胞数、Bax、Cleaved-caspase-3表达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GSPE对中波紫外线辐射诱导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