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6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对闵行区农村生活用井卫生状况的调查,评估现行消毒效果,探索有效的消毒方法。方法采用现场生活用井周边环境调查;井水消毒效果五项微生物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对莘庄和七宝地区的157口井进行了井周环境及使用情况的调查,井周环境存在一定的传染病发病因素,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手压井在消毒前后,色度、浊度、总大肠茵群以及茵落总数无显著差异性.自然井在消毒前后总大肠茵群有显著性差异。手压井和自然井比较消毒后效果。在浊度、总大肠茵群以及茵落总数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手压井和自然井茵落总数和总大肠茵群严重超标。结论闵行区使用的生活用井.存在一定的人群聚集性使用,有传染病暴发的危险因素。自然井消毒效果较手压井显著,手压井由于其使用模式,井深部的水无法得到充分消毒,微生物指标不能达标,存在传染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福氏2c(新菌型)和福氏2a志贺菌生物学关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福氏志贺菌2c与2a之间的生物学关系。了解新菌型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前述2株菌进行生化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药物敏感试验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2株菌的生化反应、噬菌体裂解模式均相同。福氏志贺菌2c同时含有群抗原3,4和7,对乙基西羧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而福氏志贺菌2a则对以上3种药物敏感。结论:新发现的福氏志贺菌2c与福氏志贺菌2a在药物敏感性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所有5 667例病例进行时间、年龄、性别、地区、职业分布等相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5—7月份,占全年的44.59%;发病年龄主要在0~5岁组,以1~3岁多见,占全部发病数的68.55%;男童多于女童,散居儿童多于幼托儿童,外来人口多于该地人口。结论该地区手足口病是由EV7l或CoxA16病毒感染而引起,EV71为优势病毒,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年龄、季节、人群特征。特别需要加强外来人口的疫情监测报告和宣传教育力度,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志贺菌的菌型分布及优势菌型,为痢疾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地区2003—2009年送检样品中分离到的志贺菌进行流行病学分型。结果 7年中共检出1 324株志贺菌,分为14个血清型,福氏志贺菌933株,宋内志贺菌391株。其中福氏4c 255株,福氏2b 206株,福氏2a 197株,福氏1a 136株,福氏X变种77株,还包括福氏1b、福氏3a、福氏4a、福氏4b、福氏5a、福氏5b、福氏6a、福氏Y变种共62株。2003年,优势菌型为福氏2 b,到2009年福氏2 a成为优势菌型。结论该地区流行的志贺菌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其中优势菌型为福氏2b型、福氏2a型、福氏4c型和宋内志贺菌,优势菌型出现了变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掌握服务行业重点人群HBsAg携带情况,指导行业卫生法规的实施与监督。方法2008年对上海市闵行区饮食服务从业者29832人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HBeAg。结果HBsAg的阳性率为4.58%,HBsAg的阳性率高峰出现在30~39岁和40~49岁,分别为5.51%和5.46%,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为5.25%、女性为3.97%(P0.01);HBsAg携带者15.80%伴有HBeAg阳性,且随年龄的增大呈下降趋势(P0.01),20~29岁及20岁以下分别为18.25%和51.96%,其余年龄组均低于10.00%;男性为16.58%、女性为14.86%(P0.05)。结论闵行区饮食服务人员HBsAg阳性率低于上海市人群的平均水平,有年龄、性别差异;HBeAg阳性率与年龄呈反比,无性别差异;29岁以下人员是行业卫生监督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闵行区家禽畜大肠杆菌O157∶H7带菌状况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 了解闵行区家禽畜中大肠杆菌O15 7∶H7的带菌情况。  [方法 ] 对采集的禽畜粪便应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法进行大肠杆菌O15 7∶H7分离和鉴定。  [结果 ]  3 5 4份样品中检出 2 2份大肠杆菌O15 7∶H7,检出率为6.2 1% ,经鉴定均非产毒株。  [结论 ] 闵行区家禽畜粪便中大肠杆菌O15 7∶H 7检出率较高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麻疹IgM抗体检测的准确率,揭示闵行区麻疹疾病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157例疑似麻疹病例中,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检出108例,检出率为68.8%。全年均有散发病例,高峰期为7月份,高发期是4月-9月。本地与外来人口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5个不同年龄组麻疹IgM抗体检出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麻疹IgM抗体阳性主要分布在<1.5岁和>18岁年龄范围。结论:症状和采血时间是影响IgM抗体检测的准确率的两个关键因素。闵行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特点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未免疫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发病年龄呈低龄化和成年化双向位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上海市闵行区学校饮水机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学生在校饮水卫生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测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按GB 4789.15-1998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检测.结果 随机抽检112所学校336台饮水机出口水,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合格率分别为29.17%、86.01%、60.12%.结论 学校饮水机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严重,小学尤其突出,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腹泻病病原菌的菌群分布以及变化趋势。方法采集2006-2008年闵行区3个监测点医院中腹泻患者的肛拭标本,做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及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结果8104份肛拭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率为15.4%(1251/8104),在这些病原菌中占前3位的分别为副溶血弧菌、志贺菌和沙门菌。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志贺菌的优势血清型福氏志贺菌和宋内菌。2006-2008年每年病原菌的阳性率分别为17.1%(439/2564)、16.7%(497/2961)、11.1%(315/2849),各病原菌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以夏秋季阳性率较高。副溶血弧菌和沙门菌在中青年的阳性率较高,志贺菌在20~岁以下人群中阳性率较高。结论2006-2008年上海市闵行区腹泻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以副溶血弧菌、志贺菌和沙门菌为主,初步揭示了上海市闵行区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谱及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