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浅议检验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力量是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指导全科医生从事基层医疗保健第一线服务的知识技能体系是全科医学。它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等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洛浦街农村社区中青年居民的血脂水平,分析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农村社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8~11月间,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洛浦街4个自然村中抽取1042位符合条件的20~35岁居民,分析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项目在内的血脂水平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人群的血脂异常发生率分别为高TC21.0%、高TG15.8%、低HDL-C11.1%、高LDL-C17.7%;TC的异常率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男性的血脂异常率显著高于女性;除TG外,其他项目的大部分异常值处于边缘升高范围;除男性HDL-C和女性TG均值与全国均值相近外,其余各项血脂指标都高于全国的均值。结论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农村社区中青年人群的血脂异常率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以男性混合型高脂血症(高TG合并高TC、低HDL-C)为主;应及早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的血脂变化特点,为指导孕期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妊娠妇女共327例,分别于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和产后6~8周进行血脂检测,同时检测158例健康非孕育龄妇女的血脂水平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妇女的血脂各项指标(TC、TG、HDL-C、LDL-C)都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产后6~8周,母体内的各项血脂(除TG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产褥期妇女常伴有血脂增高,临床医生应结合临床和妊娠生理,密切注意孕妇血脂变化,及时地指导孕妇孕期、产褥期保健和合理营养膳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教师群体生活方式疾病的总体患病情况,为教师人群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512名教师做健康体检,内容包括内、外、眼、五官科检查;女性包括妇科检查;血清生化项目包括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仪器包括B超肝肾的检查、胸部X线正位片、心电图等。结果:年青教师的生活方式疾病以混合性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多见,检出率为39.1%和37.8%;中老年教师在这两种病症检出率较高的同时,肥胖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远远高于年青人,检出率分别为26.7%、22.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议在教师群体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减少疾病、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5.
何俊强  黄旭珊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248-248,250
目的:探讨适合富裕农村社区高脂血症人群的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方法:86例患有高脂血症的农村中青年随机分成三组,按自我管理模式、家庭管理模式和社区干预模式分别实施以减肥、降脂为目的,健康教育和生活干预为内容的健康促进诊疗管理,观察其依从性和干预效果。另选24例高脂血症中青年作为对照组。结果:各组的依从率分别为73.3%、78.6%和42.9%;血脂下降率分别为33.5%、39.3%和14.3%,对照组为8.3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管理模式是适合在富裕农村中推广应用的健康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6.
4901例学龄前儿童乙肝免疫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评价广州市番禺区大石、洛浦两街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免疫状况。方法抽取1~6岁入托(入园)前的学龄前儿童静脉血3 m l,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5项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4901例规范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为1.43%;抗-HBs阳性率为53.54%,其中23.78%为弱阳性;5项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的占总被检人数的45.03%。结论婴幼儿按计划免疫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3~4岁年龄组儿童抗-HBs阳性率最低,处于弱保护状态。提示婴幼儿在完成乙肝全程初免后,应注意动态观察抗-HBs水平,随着抗-HBs水平的下降,及时补种乙肝疫苗,巩固免疫效果,以提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力,达到加速控制乙肝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