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型别在宫颈病变中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175例宫颈病变患者石蜡组织进行24种HPV基因型别检测。结果①检测19种基因型,HPV总感染率为45.14%(79/175),HPV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分别为74.68%和25.32%,以高危型单一感染组最高,占60.76%,其型别前四位分别是HPV16、HPV59、HPV58、HPV81亚型。②不同年龄组间以年龄≥60岁组阳性率(62.5%)最高,不同年龄段HPV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危型单一感染HPV组、高危型多重感染HPV组、高低危混合型多重感染HPV组与低危型单一感染HPV组宫颈病变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单一感染HPV组与高危型多重感染HPV组、低危型多重感染HPV组、高低危混合型多重感染HPV组宫颈病变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多重感染HPV组与低危型多重感染HP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漳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中常见亚型,高危型HPV感染增加了宫颈鳞癌的患病风险,而多重感染可能与宫颈病变进展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理学》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区别及翻转课堂模式的不足之处和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8至2019学年本院临床医学专业,实验班243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256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试卷考核、问卷调查比较成绩、预习、复习、课堂表现等指标,对比两种模式的效果.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绩高于传统教学模式,自主预习、复习的人数多于后者,课堂表现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炎性体(inflammasome)是细胞内的大分子、多蛋白复合体,能够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1,caspase-1),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和IL-18促炎因子的加工和成熟,引起pyroptosis细胞死亡,调节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炎性体作为炎症和细胞死亡的重要调节因子,与肿瘤有密切的关系。炎性体与肿瘤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争议,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也还不明确。本文就炎性体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定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标准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护理专业的2个大班级共23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教改班和传统班,教改班按照标准教学内容教学,传统班依据教材采用传统教学,二者以成绩考核作为评价。结果 教改班的解剖测试成绩(40.6±8.0)分和解剖期末考成绩(50.9±14.6)分,明显高于传统班的解剖测试成绩(38.3±6.5)分和解剖期末成绩(44.7±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教改班外科护理学期末考成绩(66.8±12.4)分、内科护理学期末考成绩(62.33±10.95)分和病理学期末考成绩(62.2±13.0)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班的外科护理学成绩(63.2±13.6)分、内科护理学成绩(59.55±10.18)分和病理学期末成绩(58.2±1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护理专业课内容制定的人体解剖学标准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知识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巩固基础知识,实现基础课知识与专业课知识的对接,促进后续专业课教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炎症的程度、部位、活动性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为临床胃炎抗Hp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胃镜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165例患者行活检病理诊断及Hp检测,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16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患者Hp感染率为41.82%,与性别、胃黏膜炎症的程度、活动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年龄、炎症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程度、活动性有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必要作抗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RRM1、CDX2在不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癌9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浅表性胃炎、正常胃黏膜各30例,共24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所有组织检测RRM1、CDX2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1)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RR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83.3%、83.3%,均高于浅表性胃炎组的66.7%(P<0.05)和肠上皮化生组的33.3%(P<0.01),浅表性胃炎组66.7%高于肠上皮化生组的33.3%(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胃癌组的CD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63.3%、61.1%,均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33.3%(P<0.05)和浅表性胃炎组的0(P<0.01).(2)210例不同胃黏膜病变中,RRM1与CDX2二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s=0.352,P=0.000),90例胃癌中RRM1与CDX2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s=0.223,P=0.034).结论:RRM1、CDX2表达均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预警.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00例宫颈病变患者石蜡组织标本进行24种HPV基因型进行检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宫颈病变确诊的金标准为依据。结果 200例标本中,HPV总感染率为51.50%(103/200),其中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CIN1)、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CIN3)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2/57(38.60%)、12/33(36.36%)、44/81(54.32%)、25/29(86.21%),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P0.01);不同宫颈病变中单一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HPV感染率(P0.05);高危型单一感染组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不相关(P0.05),多重感染、高危型感染、高危型多重感染、低危型多重感染、高低混合型多重感染的各组HPV感染率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的不同程度密切相关,持续高危型感染HPV和多重感染HPV是加重宫颈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