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中的郁和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代谢综合征(MS)近10年来才受到医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现代医学对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中医对于代谢综合征研究近年来也从各个方面展开,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辨证论治,有从痰瘀论治、有从肝脾论治、有从气郁论治。通过分析中医气化与物质代谢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郁和瘀与代谢综合征演变的相关性,提出代谢综合征的发展过程是由郁到瘀的转化过程,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也应针对郁和瘀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张宝南  魏治鹏 《海南医学》2010,21(16):50-5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透视下行PTCD术并行胆道支架植入术。结果胆道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右叶胆管19例,穿刺左叶胆管12例,左右胆管均穿刺9例,胆道支架植入28例,其中有5例行2次支架植入术,引流管留置时间最短7d,最长达10个月。术后每日胆汁引流量在100-700ml,术后2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4μmol/L。其中有31例患者胆红素下降至80μmol/L以下,有32例患者自觉症状有缓解。结论 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可重复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魏治鹏  张宝南 《新中医》2014,46(12):156-157
目的:观察鼻肠减压管联合抗癌通腑中药灌肠治疗恶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数字血管造影机(DSA)下放置鼻肠减压管,结合抗癌通腑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仅放置普通胃管,2组均采用对症支持、减少肠液分泌等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禁饮食时间、住院天数及KP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禁饮食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增加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KPS评分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对照组为46.7%。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恶性小肠梗阻,鼻肠减压管联合抗癌通腑中药灌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健脾益气化瘀法治疗胃癌术后肠上皮化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患者,虽然手术时胃大部切除,残胃合并肠上皮化生,病情缠绵难愈,长期发展有恶化可能,临床可用方法不多,以前多采用化瘀、祛邪、解毒等方法,针对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胃癌术后患者易伤胃气,若采用健脾益气法为主导,加用化瘀治疗,能从脾胃本身功能出发,改善本病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介入法治疗恶性小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10例恶性小肠梗阻,采用DSA下放置鼻肠减压管,结合密集低损双介入法治疗.结果 6例症状消失,4例症状明显缓解,其中2例鼻肠减压管在留置1~4周后拨除,10例患者共介入治疗46次,10例患者均有咽部疼痛,2次介入出现穿刺部位出血,6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有不同程度发热.结论 提示对于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恶性小肠梗阻,双介入法治疗效果更佳,但术后咽部疼痛和导管阻塞等相关并发症比较常见,重视心理护理和相关并发症护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常见的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TACE很难达到手术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长期疗效的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7.
张宝南  魏治鹏 《中国医药》2011,6(2):141-142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 将肝癌模型大鼠40只完全随机分成抗血管生成组和对照组,各20只.于抗血管生成组肝动脉内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碘化油阿霉素乳剂,对照组肝动脉内注入碘化油阿霉素乳剂,术后1周取出肝内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查2组肿瘤组织内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29%~53%[平均(41±12)%],抗血管生成组为14%~48%[平均(3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VD率为20~40条[平均(30±10)条],抗血管生成组为9~33条[平均(21±12)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具有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但其在临床上的疗效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双介入法治疗恶性小肠梗阻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介入法治疗恶性小肠梗阻疗效;方法:10例恶性小肠梗阻,放置鼻肠减压管,结合密集低损介入治疗,观察前后KPS评分?症状?腹部平片情况;结果:6例症状消失,4例症状明显缓解,其中2例鼻肠减压管在留置1~4周后拨除?结论:提示对于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恶性小肠梗阻,双介入法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魏治鹏  张宝南 《吉林医学》2014,(34):7603-7604
目的:研究健脾化瘀中药联合介入栓塞术对于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3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加介入治疗,对照组仅行介入治疗,每4~6周重复1次,连续4次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食欲等改善情况,KPS评分,中医症候优于对照组。结论:进展期胃癌健脾化瘀法加介入治疗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小,患者生活质量高,为中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肠减压管在治疗恶性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南  魏治鹏 《当代医学》2010,16(29):595-597
目的探讨鼻肠减压管在恶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恶性小肠梗阻患者在DSA透视下插入鼻肠减压管套件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同时并不要求患者严格禁食。观察患者鼻肠减压管插入后的临床恢复情况以及引流管的引流量、引流管的深度以及术后引流管造影表现。结果 14例患者鼻肠减压管均顺利插入预定位置,临床缓解率100%,腹部体征缓解率100%,并且经过引流管造影发现阳性影像。结论鼻肠减压管在恶性小肠梗阻治疗中有应用价值,达到临床预期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