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肾上腺不典型嗜铬细胞瘤与皮质癌的MSCT表现,寻找两者在MSCT方面有意义的鉴别点,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后病理证实,具有完整MSCT检查及术后病理资料的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9例,肾上腺皮质癌13例,探讨两者鉴别点。结果不典型PHEO表面多呈浅分叶状,ACC则呈不规则深分叶为主。不典型PHEO边缘多清楚,ACC病灶长径5cm时边缘多清楚,长径5cm时边缘模糊。ACC出现出血、钙化、囊变坏死的可能性高于不典型PHEO。ACC以中央钙化及中央星形坏死囊变为主,不典型PHEO以边缘钙化及病灶边缘不规则坏死囊变为主。动态增强扫描不典型PHEO呈动脉期明显强化,ACC则呈轻-中度强化。ACC有实性部分丝络样强化、坏死区壁结节强化等特征形态。不典型PHEO可呈环状强化与ACC鉴别,但不具特征。结论 MSCT对肾上腺不典型嗜铬细胞瘤与皮质癌鉴别诊断有一定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NPC)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CT检查可以显示鼻咽腔的形态和邻近组织结构,显示病变向深部侵犯的范围,颅底骨质破坏及颅内受侵的情况,为放射治疗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对NPC的CT表现、病灶范围及侵犯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分析。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长期以来,其诊断主要靠钡餐和食管镜,随着CT的普及和凭借CT特有的优势,CT诊断食管癌并进行治疗前评估已成为公认的检查方法,现就75例食管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锋玫  王成名  覃求 《华夏医学》2006,19(2):297-29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X线和CT表现。方法:对48例脊柱结核的X线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中46例X线和CT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另有2例早期脊柱结核X线未见异常表现,CT显示轻微骨质破坏。结论:脊柱结核的诊断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能弥补X线平片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螺旋CT检查数据结合Mimics软件对颏孔的解剖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以减免种植术中损伤该区解剖结构。方法:将螺旋CT数据结合Mimics软件,重建三维图像,对颏管区进行透视观察,观测颏孔的位置,大小以及开口方向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颏管区重建的可视化三维数字模型,可进行多方位对颏管区的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和综合评价;颏孔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区占65.83%,位于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下占21.67%,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的下方占12.50%,同性别左右之间以及男女性之间颏孔位置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颏孔(横径和纵径)同性别左右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大于女性。颏孔的开口方向,第1区占50.83%,第2区占40.83%,第4象占5.83%,第5区占4.17%,第6区占0.83%,第7区占0.83%,第8区占6.67%,两个开口方向的占10.38%。结论:螺旋CT结合Mimics软件可建立颏管区三维可视化模型,并且可以进行对颏孔进行准确的观测。  相似文献   
6.
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的CT表现和CT 在NP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了1036 例NPC的CT表现,全部病例作了横断扫描,其中164 例和57 例分别作了增强扫描和冠状扫描,并将CT 分期和临床分期进行了对比。结果 NPC可广泛侵犯其周围组织,包括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颞下窝、翼腭窝等,并可向口咽、副鼻窦和颅内蔓延;与临床分期比较,CT的分期明显高于前者。结论 CT 能清楚地显示NPC 向深部结构浸润的范围,可更准确地进行肿瘤的T分期,对临床的诊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64层CT仿真内镜技术在中青年结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结肠癌中青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分别行改良与传统CT仿真内镜检查,同时80例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以电子结肠镜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改良与传统CT仿真内镜检查分别与电子结肠镜的病理结果进行比对,比对结果前者设定为研究组、后者为对照组,然后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改良CT仿真内镜技术对比传统技术在中青年结肠癌影像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有显著的提高,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方面有显著的下降;其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CT仿真内镜技术较传统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中青年结肠癌的定性诊断的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损伤的CT诊断价值和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肾损伤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外伤性肾损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了平扫,其中31例作了增强扫描。结果:53例中,平扫诊断肾损伤48例,平扫 增强扫描诊断肾损伤5例,诊断率100%,并检出其它合并伤9种47处.结论:外伤性肾损伤CT扫描能得到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并了解有无合并伤;增强扫描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量上颌窦外侧壁的厚度,为上颌窦外提升术前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60例螺旋CT资料(男女性各30例),在Mimics10.01软件测量。于上牙槽嵴顶上25mm处的横断面测量前后D1、D2、D3和D4上颌窦外侧壁厚度。结果D3>D2>D1>D4;在D1、D2、D3和D4处男性比女性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越靠近颧牙槽嵴的上颌窦外侧壁越厚,男性比女性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MSCT各种特征性影像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后病理证实,具有完整MSCT检查及术后病理资料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9例,综合分析其MSCT特征性表现。结果3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16例呈小颗粒样钙化、钙化全位于肿瘤内,34例强化模式呈速升速降型,病灶呈岛样或半岛样强化12例,出现破边征或残圈征14例,动态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出现晕圈征8例,出现囊变且囊壁结节明显强化3例,侵犯周围肌肉组织的7例,侵犯颈动脉的3例,侵犯食管的2例,侵犯气管的3例,有3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出现在VI区24例、出现率最高,肿大淋巴结在增强后均呈中度以上强化,8例肿大淋巴结中见不同形态的钙化、其中小颗粒样钙化6例,此外淋巴结囊变5例,同时合并囊壁结节4例,2例出现肺部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MSCT的各种特征性影像表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影像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