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如何提高DR摄影的影像质量,并加以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DR摄影的优势。方法随机抽取在DR摄影中的成人的腰椎、跟骨轴位、颧弓轴位、膝关节、KUB平片各100例图像,进行影像质量的评价与分析。结果在DR的摄影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影像的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对影像的诊断产生影响。结论正确掌握DR的原理,严格按照X线摄影技术的要求进行DR的摄影工作,才能获得优质的DR摄影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DR与CR临床应用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彬  罗来树 《江西医药》2007,42(12):1181-1183
目的 探讨DB的优点与局限性.方法 从DR的应用范围、摄影方式、X线的剂量、出图时间、图像质量、图像的调节与处理等方面与CR进行比较.结果 上述考察指标,DR均优于CR,但DR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结论 尽量发挥DR与CR各自的优势.使数字化成像设备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段食道异物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中,采用组织均衡技术的DR图像与常规DR图像的差别,比较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07年1月~12月,采用颈椎侧位片摄影的方法,进行食道异物的X线检查.使用DR摄影96例,其中男63例,女33例,年龄9~75岁.临床提示高密度异物79例,低密度异物15例,疑有异物2例.在食道入处、颈部食道中段、颈胸角三个部位进行采用组织均衡技术的DR图像与标准DR图像的比较.结果 运用组织均衡技术的图像,颈前软组织均可清晰显示,层次分明;对食道入口处、颈部食道中段、颈胸角三个部位的异物显示率分别提高7%、1.4%、8%.结论 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中.运用组织均衡技术能明显显示颈前软组织的层次,大大提高食道异物在X线检查中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5.
心脏介入治疗中患者辐射剂量暴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美珍  罗来树  李颐  钟雯 《江西医药》2009,44(12):1169-1171
目的分析心脏介入诊治中患者接受的X射线辐射,探讨减少辐射的方法。方法用美国GE公司的Innova2000数字平板X线机随机配置的剂量测量系统,回顾性分析358例4组f组1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2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组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组4射频消融术)不同心脏介入诊治目的辐射面积剂量乘积(DAP,cGvcm^2)和入射剂量(ED,mGy)。结果组3的DAP值和ED值最高,与其他组比较P〈0.05,各组中个体的辐射暴露变化均较大。透视时间组4最长.与其他组比较P〈0.05,但辐射剂量不如组3高。摄影帧数,组3〉组1、组2〉组4(P〈0.05)(P〉0.05)。结论透视时间长、摄影帧数多是介入诊治高剂量的两个主要的可控性因素,摄影剂量对总剂量的贡献大于透视,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减少摄影帧数可有效降低患者的X射线辐射.有利于指导和加强介入治疗中患者所受医疗照射的防护,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体型、心型病人的冠状动脉主干及各分支的最佳投照体位的特异性关系.方法 将1369例CAG病人分为3组,肥胖横位心组(体重指数为26~31)489例,普通体型、心型组(体重指数为23~25)502例,消瘦、垂位心型组(体重指数为17~22)378例.对其造影血管,左冠状动脉主干(LM)、前降支近段(LAD)、中远段、回旋支(LCX)近段、中远段、右冠状动脉近中段、远段等血管,利用美国GE公司的LC 大C臂心血管数字减影机Compart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各段血管的最佳投照体位,根据体型、心型的不同,探讨出其与投照体位有无特异性关系.结果 显示LAO400±50 CAU250±50或RAO250 CAU350暴露LM最佳,与普通心型组相比,肥胖者其角度大10度左右,消瘦者小10度左右(P均<0.05);RAO500±80 CRA230±80暴露LAD近段最佳,肥胖者其角度大10度左右,消瘦者小10度左右(P均<0.05);RAO400±50 CRA450±50或LAO110±50 CRA45±50暴露LAD中远段最佳,LAO450±50 CAU350±50或AP CAU360暴露LCX近段最佳,LAO450±50 CAU350±50或RAO60±40 CAU330±50暴露LCX中远段最佳,他们肥胖、消瘦者组与普通心型组相比均无差异性(P>0.05);LAO350±50 CAU140±50或RAO480±50 CRA150±50暴露RCA近中段最佳,太胖、太瘦者与普通心型组相比LAO位角度都要大15度左右,RAO位胖者角度小10度左右,瘦者角度大10度左右(P<0.05);LAO530±50 CAU170±50暴露RCA远段为最佳,肥胖、消瘦者组与普通心型组相比无差异性.结论 通过这些体位的投照多能清楚了解整个冠状动脉的情况,最佳造影角度下的血管狭窄百分比测量能显著提高其定量分析的精度.从而为冠心病诊断提供可靠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为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案的选择奠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DR双能量摄影在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优势及局限性。方法选择187例临床有外伤史并疑有肋骨骨折患者,其中男151例.女36例:年龄15-78岁,平均42岁。采用自动双能量胸部摄影程序软件,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后屏气曝光;减影后将得到DR胸部“标准像”、“软组织像”、“骨组织像”三组图像,并进行分析与诊断。同时将标准像与骨组织像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双能量摄影诊断率明显提高(P〈0.05),尤其是在较厚组织及组织重叠较多的部位,在诊断上更具优势。结论DR的双能量摄影较DR常规摄影更能清晰显示肋骨骨折情况,特别是心后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南于运动模糊的影响.也会出现假阳性。  相似文献   
8.
动脉导管未闭(PDA)及室间隔缺损(VSD)是两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介入治疗已十分成熟。我院于2005年2月~2007年3月对108例先心病患者给予介入封堵治疗,其中PDA44例,VSD64例,效果满意。现将其部分病例封堵术后即刻X线造影结果,对比剂从封堵器网眼渗出与残余分流的影像学区别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R的铜滤过技术在胸部高千伏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三种不同厚度的铜(0.1mm、0.2mm、0.3mm)作滤过和不使用铜滤过作胸部的高千伏摄影,在相同厚度的铜滤过,不同体厚的患者,在相同的摄影条件、获得同等图象质量情况下进行比较。测算每种方式病人接受的体表剂量、单位面积的受射量。结果 使用铜(0.1mm、0.2mm、0.3mm)滤过和不使用铜滤过在相同的摄影条件、获得同等图象质量,患者接受的X射线剂量分别是原来的24%、32%、38%。对同一厚度的铜滤过,不同体厚的高千伏摄影,其X射线减少的差异不明显。体厚越大,滤过厚度越厚,X射线减少就越明显。结论 在患者接受放射线检查时,合理使用铜滤过技术,使患者受到的X射线损害最小。同时也减少了群体的射线损害,为整体的放射防护起到一个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左心室及主动脉造影影像学分析,探讨其对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行封堵治疗的VSD患者共106例.分别于封堵前、后常规以LAO 45°~ 55° + CRA 25°行X线左心室造影和主动脉瓣上造影.对于嵴内型、嵴下型的影像学区别,采用加大角度投照(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