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颅内外动脉并存粥样硬化斑块在亚洲人群中很常见。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与单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相比,颅内外动脉并存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本文简述了颅内外动脉并存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并回顾了颅内外动脉并存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分析得出,虽然斑块钙化、斑块大脂质坏死核心(LRNC)、斑块内出血(IPH)及斑块强化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尚存在争议,但颅内外动脉并存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远期预后差,血管事件或死亡风险可能更高。因此,重视颅内外动脉并存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可能为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正>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腔以外的妊娠,又称宫外孕。现将我院收治的174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2000年7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异位妊娠患者共174例,平均年龄为33岁(21~45岁)。分别统计分析妊娠次数、人工流产次数、停经天数、宫内置环等与宫外孕的关系。治疗方法分保守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保守治疗的指征为一般状态良好,腹腔内无游离血或超声检查盆腔积液<2.0 cm,子宫附件包块直径≤4.0 cm,肝功能正常,血常规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肿瘤50例护理体会李作凌王兰芹石彩云高聚金葡素是一种高效、低毒的由葡萄球菌代谢产物中提取的用于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免疫功能调节作用。能增强免疫应答能力,激励人体免疫系统去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促进骨髓...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p16INK4a蛋白在蒙古族患者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蒙古族患者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蒙古族患者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慢性宫颈炎和子宫平滑肌瘤病变组织石蜡切片,分为宫颈癌组25例、CIN组35例、慢性宫颈炎组20例和子宫平滑肌瘤组2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石蜡切片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结果:蒙古族患者宫颈癌、CIN、慢性宫颈炎、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74.3%、25.0%和10.0%。多个样本比较的K-W H秩和检验,宫颈癌组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CIN组、慢性宫颈炎组和子宫平滑肌瘤组(P<0.05)。结论:p16INK4a蛋白可以作为筛选蒙古族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一种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6.
对晚期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狭窄,合并纵隔、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压迫造成呼吸、进食困难。目前大多采用放疗加化疗,必要时做胃造瘘术、锁骨下静脉插管综合治疗。而对病人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本文将对其护理特点做一介绍。由于放疗部位的特殊,病灶位于喉部气管,所以被照射的部位很容易出现喉头水肿,气管受到刺激造成病人体质低下。根据这类病人的特点,在护理上需采取一些相应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药物流产在国内已广泛开展,相关文献报道也日渐增多,但对其远期影响的观察却很少。我们观察了100例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1996年7月1日至1997年3月31日进行药物流产的100例已婚妇女进行随访。年龄22~27岁,服药时停经天数42~63天,平均49±4天。流产后均未避孕,根据流产时情况分为两组:A组为完全流产,共65例,B组为不全流产,24小时内行刮宫术,共35例,另选择50例与上述条件相同的人工流产病例作为对照组(C组)01.2方法对停经42~63天确诊为它内孕,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而无药物流产禁忌…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内膜癌为女性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增高,确切病因不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障碍等是诱发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子宫内膜癌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对其发病高危因素的防治却少有重视。寻求有效防治途径可能成为新视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物异常集结的病理状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患病率日益增高,对MS各环节的防治有较多报道,由于MS有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的特征与其的远期不良结局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MS已成为乳腺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危因素,但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所知甚少。就MS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综述。MS的定义及其可能发病机制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修订指南,MS的定义为以中心性肥胖为核心的一组代谢紊乱综合征。对于亚洲女性,必须符合腰围>80 cm,且以下至少符合两项可诊断为MS:①三酰甘油(TG)>1.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