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治疗方案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设计,用PASS15 软件计算研究所需的样本量,从2017 年7 月到2018 年8 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52 例,给予阿帕替尼起始剂量750 mg或500 mg单药治疗;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OS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52 例CRC患者中45 例可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其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2 次系统性化疗的晚期CRC患者。疗效:完全缓解0 例、部分缓解5 例、疾病稳定30 例、疾病进展10 例,ORR为11.11%、DCR为77.78%;预后:45 例患者的中位PFS 为3.95 个月(95% CI=3.16~4.74),中位OS为10.3 个月(95% CI=5.70~14.90);3 级以上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6 例(13.33%),高血压5 例(11.11%),蛋白尿5 例(6.67%),转氨酶升高4 例(8.89%),腹泻3 例(6.67%),疲劳2 例(4.44%),出血1例(2.22%)。结论: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CRC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IBD患者(IBD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120例非IBD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IBD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BD的危险因素。结果 IBD组患者均有腹痛,67例伴有便血,39例伴有腹泻。在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75例IBD患者中,病变部位为左半结肠72例(96.0%),右半结肠3例(4.0%)。IBD组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近期手术史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近期手术史为IB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IBD早期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腹泻,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近期手术史为IB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优化CT扫描参数,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检查中如何有效减少辐射剂量,保护患者,同时保证图像质量,作为从事放射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本文从CT检查辐射剂量、优化参数及降低CT检查辐射剂量的途径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美蠊精抗癌Ⅰ号胶囊的抗炎效果。方法:以阿司匹林(Aspirin)为阳性对照药,观察美蠊精抗癌Ⅰ号胶囊的抗炎效果;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醋酸所致小鼠腹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的实验,考察美蠊精抗癌Ⅰ号胶囊的抗炎作用。结果:美蠊精抗癌Ⅰ号胶囊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0.05),醋酸所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P〈0.05)。结论:关蠊精抗癌Ⅰ号胶囊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棘白菌素类药物对真菌生物被膜作用的相关文献,了解其研究现状。方法在中外文献数据库(Em Base,Pub Med,SCI,CNKI及Sino Med)检索2001年至2013年相关文献,用End Note X7软件进行分类整理,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份、文献类型、国家、第一作者、期刊、被引频次及研究内容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外文148篇,中文5篇,以论著为主。文献最高被引157次,研究最多的菌株是白色念珠菌,共62篇;棘白菌素类单用对念珠菌生物被膜研究最多,且以卡泊芬净对白色念珠菌研究最为深入,共24篇;棘白菌素联合用药研究共14篇,临床研究相对较少(3篇)。结论棘白菌素单用对真菌生物被膜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尚未发现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未来研究重点是生物被膜相关体内感染模型和研究从基础向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艾滋病免费二线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是否合理。方法:回顾性收集某中心2013-2017年间使用免费二线药物抗HIV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该类患者的比例,分析选择二线药物的原因。结果:筛选出使用二线药物治疗的HIV感染者262例,占同期HIV感染治疗者7.0%,至2018年12月病毒抑制率96.9%,CD4+T细胞均值(334.5±225.6)个/μL。按初始抗病毒治疗即选用二线药物和由一线药物转换为二线药物分两类,分别有63例(24.0%)、199例(76.0%)。初始选择二线药物因素有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0.8%)、生育需求(20.6%)、肝功能异常(12.7%)、过敏体质(9.5%)、药物间相互作用(DDI)(6.3%);一线药物转换的因素有药物毒副反应(47.8%)、耐药(28.1%)、免疫重建不良(13.6%)、生育需求(8.0%),DDI(2.5%)。因耐药导致转换二线药物者病毒学抑制率达100%;因免疫重建不良更换二线药物者CD4+T细胞值(209.1±167.5)个/μL较更换方案前[(123.2±62.7)个/μL]明显升高(P<0.05)。结论:重庆地区艾滋病二线药物使用合理,但总体使用者偏少,需提高医务人员认识,对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及存在DDI的患者应及时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衡水市妇幼医院收治的确诊为PIH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孕产妇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24例在心力衰竭得到控制后行剖宫产术,10例在控制心力衰竭的同时行剖宫产术,4例患者在剖宫产后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最终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新生儿全部存活。结论诱发PIH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导致的心脏负荷增加,治疗应以尽早终止妊娠,积极控制高血压、减轻心脏负荷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鉴别脑胶质瘤与脑单发转移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hillps 1.5T Inter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收集到的18例脑胶质瘤与15例脑单发转移瘤病例全部均行常规MRI(包括T1WI、T2WI、FLAIR、增强后T1WI扫描)及弥散加权像。梯度场切换率为120mT/mS,头颅线圈,行轴位扫描。在X,Y,Z轴三个方向施加弥散梯度。弥散系数b=0s/mm^2及b=1000s/mm^2,测量了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转移瘤的肿瘤实质部分和瘤周水肿的ADC值分别为(1.03±0.18)和(1.60±0.36)。胶质瘤的肿瘤实质部分和瘤周水肿的ADC值分别为(1.72±0.49)和(1.44±0.39)。15例转移瘤的肿瘤实质部分ADC值与18例胶质瘤的肿瘤实质部分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转移瘤的瘤周水肿的ADC值与18例胶质瘤的瘤周水肿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对术前鉴别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多达1.2亿,其中约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最主要原因。拉米夫定能迅速抑制HBVDNA,是第一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口服药物,我院于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现将其疗效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理对消化性溃疡病人治疗的影响。方法在内科治疗的同时,通过以服药指导、消毒、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新的护理方法护理消化性溃疡患者。结论建立全新的护理观念,改变以往以饮食护理为重点的护理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