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活性的上调是许多癌症明显的共同特征。该途径的第一种限速酶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在黑色素瘤、乳腺癌和肾癌等癌组织中高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侵袭有着重要作用。糖酵解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酸在PHGDH作用下,氧化为磷酸羟基丙酮酸并最终合成丝氨酸。丝氨酸转化为甘氨酸,然后在核苷酸、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HGDH 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HIV-1准种的变化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HIV 1准种的变化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PCR方法扩增HIV 1V3~V5区片段 ,采用HMA(异源双链泳动分析 )的方法分析 4 8例HIV/AIDS准种的变化 ,并结合HIV/AIDS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的结果分析HIV 1准种的变化对疾病进程的影响。结果 在不同的疾病状态下 ,体内病毒变异是不相同的 ,在体内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 ,血浆病毒载量低的个体内 ,病毒毒株有很强的变异特征 ,体内具有很高的准种复杂度 ;而在CD4 细胞数很低 ,病毒载量较高的个体 ,病毒基因变异较少 ,病毒准种较为单一。结论 HIV 1准种的变化与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人类巨细胞病毒UL144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UL144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临床株中的多态性,探讨HCMV UL144基因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3个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痉挛段结肠手术标本及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 DNA为阳性的4个HD患儿的尿标本,对照组为无症状或仅有皮肤轻度黄疸的6个尿标本.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扩增HCMV UL144基因开放阅读框架(ORF),扩增阳性的临床株进行双向DNA测序,最后通过DNAclub、Bioedit、DNAstar、GeneDoc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3份HD痉挛段肠组织(46%)及4份尿标本HCMV UL144基因扩增阳性,并且完成测序.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25个HD患儿的DNA序列分为3个基因型,G1A型64.0%,G2型24%,G3型12%.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χ^2=10.93,P为0.012;其中HD临床株G1A和G3型基因经Fisher检验,P为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结肠型、长段型及普通型HD分散分布于UL144各个基因型中.结论HD与HCMV感染有关,HCMV可能是HD的病因之一;在HD患儿中,HCMV感染以UL144基因G1A型为主;HD的临床分型与HCMV UL144基因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45序列在先天感染患儿临床株中的基因多态性,探讨HCMV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感染引起的不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和15株未传代临床株的HCMV临床标本分别进行UL145全序列PCR扩增,对PCR扩增阳性的31例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并且与9株已在GenBank递交的HCMVUL145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1株HCMV临床株的UL145基因是高度保守的。所有临床株的HCMVUL145开放阅读框架均为393bp,编码蛋白含有130个氨基酸。所有临床株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5.9%~100%,编码蛋白的同源率为97.7%~100%。临床症状不同的患儿其HCMVUL14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所有先天感染患儿临床株的UL145编码蛋白具有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功能位点和酪蛋白激酶(CK2)磷酸化功能位点。结论:HCMVUL145基因在临床株中是高度保守,未发现其与HCMV先天感染不同临床症状间存在明显的关系。HCMV UL145基因的高度保守性在先天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骆驼奶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慢性肠炎的作用,将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双蒸水(double distilled water,DDW)灌胃,实验组使用骆驼奶灌胃,1.5%DSS水溶液自由饮用构建慢性肠炎模型。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数量和比例,ELISA测定细胞因子水平。在DSS诱导的小鼠慢性肠炎模型中,骆驼奶实验组小鼠比DDW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减轻程度得到明显改善,疾病活动指数下降,CD4~+T细胞绝对数下降,CD4~+IL-17A~+T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和IL-17水平降低。提示骆驼奶可调节小鼠肠道内细胞分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慢性肠炎。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更是与头颈部鳞癌、生殖器官癌等多种癌症关系密切,其中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尤为显著。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组共分为早期基因编码区(E)、晚期基因编码区(L)和长控制区(LCR),这些基因各自发挥功能,并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使正常宫颈组织发生癌变。因此大量的研究工作围绕此展开,本文将对目前关于HPV基因组各功能区基因作用及致癌机制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ns,HCMV)UL150序列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探讨HCMV基因多态性与其感染引起不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9株经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检测HCMV-DNA为阳性的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HCMV UL150全序列PCR扩增,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在29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25株PCR扩增阳性.其中18株完成了测序.18株临床分离株HCMV UL150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与HCMV Toledo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显示18株低传代临床分离株的HCMV UL150 ORF均为1920bp,编码蛋白含有640个氨基酸,临床株的ORF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长度均与Merlin株一致.结论 HCMV UL150基因在临床分离株中存在着高度的多态性,未发现其与HCMV感染不同临床症状间存在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特征为可能涉及整个胃肠道的慢性、复发性或进行性炎症。由于目前对UC发病机制的了解有限,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尽管确切的病因仍然不清楚,但包括个人遗传易感性、外部环境、内部肠道微生物群和宿主免疫应答在内的4个因素是造成UC发病的原因,而有证据表明UC可能由遗传易感个体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异常和持续免疫反应造成。近十年来,有关UC患者的遗传学、肠道菌群和免疫力研究兴起。因此,课题组将全面综述一系列新发现,并更新这3个领域的重大进展。这些新发现将为UC的病因研究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梅毒螺旋体低分子量多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染性疾病。血清学非特异性试验是目前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法,例如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应用梅毒螺旋体抗原检测梅毒患者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已被用于确诊梅毒感染,例如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AT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等,但使用的均为全抗原,由于可能存在的非特异性交叉反应,使上述方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研制一种先进且实用的梅毒诊断及普查的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普及,几种梅毒螺旋体的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胎脑cDNA文库中筛选与两种不同转录结构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28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比较两者相互作用蛋白之间的异同点.方法 通过3'RACE和5'RACE技术扩增出两种HCMV UL128片段,其大小分别为519 bp和642 bp,并将其成功构建到酵母诱饵表达载体pGBKT7中.将以上两种酵母表达载体分别转化到酵母菌AH109中,再将文库DNA转化到已含有酵母表达载体的AH109中,筛选与两种片段大小不同的UL128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人胎脑蛋白,并对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筛出EFEMP2与UL128-519 bp编码蛋白相互作用,THY-1与UL128-642 bp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pGBKT7 UL128-519 bp和pGBKT7 UL128-642 bp,并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分别筛选出EFEMP2和THY-1与UL128-519 bp和UL128-642 bp编码蛋白相互作用,在所筛选得到的相互作用蛋白之间未发现有相同的蛋白,UL128-519 bp和UL128-642 bp所编码的蛋白在HCMV感染致病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