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肿瘤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乳头湿疹样癌1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头湿疹样癌又称佩吉特病(Paget′s disease),起源于乳头内大导管,在乳头和乳晕的表皮深层浸润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临床上极易误诊。我院自1993~2000年收治20例,其中16例在入院前被误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房血管脂肪瘤是脂肪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乳房上较少见肿瘤,我院自89年来共收冶12例,均为女性,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45岁,右侧乳房8例,左侧4例,病期最长6年,最短2天。4例为无意中发现,3例为因乳腺增生疼痛就诊时发现,5例为采用红外线乳腺诊断仪体检时发现。其中8例为除乳房外多处多发脂肪瘤。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3岁,因突发腹痛1天,加重4小时于96年1月29日14点30分入院.1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右腹痛,持续性发作,进行性加重,伴大汗淋漓.当时无恶心呕吐及水样或脓血便,疼痛无向四周放射.曾口服“阿托品0.3mg”无缓解.4小时前疼痛难以忍受遂入院.既往2年前患“心肌梗塞”.查:体温36.7℃脉搏13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6/11千帕.抬入病房,神清合作.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36次/分,律整,无杂音.腹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右腹正痛,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叩鼓音;肠鸣音减弱.心电图示:I、avL、V_(1-4)有宽而深的Q波,但无ST段弓背向上抬高;V_(5-6)ST段压低大于0.05mv,且T波倒置.血常规:白细胞20.3×10~9/升,中性91.1%,淋巴8.9%.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97年6月同时收治两种特殊类型的乳腺恶性肿瘤各1例,均被误诊误治为急性乳腺炎,经病理确诊为炎性乳腺癌和乳腺间质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虽然在乳腺癌病因学领域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调查,提出了各种病因学假说,但还未发现造成乳腺癌的真正原因。人们寄希望于乳腺癌的普查,早期发现和检出那些尚未出现临床较明显症状的乳腺癌患者,并起到宣传防病治病的作用,让所有人都重视起来。许多国家通过各自的实践,证明了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有效途径。现将乳腺专科开展的乳腺癌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92年4月至96年12月共收治乳癌450例,其中2例为隐性乳癌,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女,49岁,主因左腋下肿物半年于94年8月26日就诊。查体,左乳外观正常,未触及硬结及肿物,左腋下可触及6cm×4cm×4cm肿物。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差,左锁骨上窝可触及1.5cm×1.5cm和1.0cm×1.0cm的肿大淋巴结,质硬,活动尚可。左乳钼靶拍片示左乳腺增生,初步诊断为左腋下肿物待诊。9月6日行左腋下及左锁骨上淋巴结清扫。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腺癌,为进一步明确原发灶,复查左乳腺,其中上方可触及2.0cm×2.0cm增生的腺体组织,质韧,边界不清,活动好。肿物穿刺,病检结果:“找到癌细胞”。即行左乳癌根治切除术,病理报告“左乳导管浸润癌。”术后采用CMF方案化疗四个疗程,于96年10月5日因肺转移死亡。  相似文献   
7.
乳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乳腺癌临床分期诊断改变 ,手术方式已由传统的乳癌根治术 (radicalmastectomy ,下称根治术 )为主 ,发展成为以改良根治术 (modifiedeadicalmastectomy ,包括Ⅰ式和Ⅱ式 ,下称改良术 )为主。作者发现手术方式的改变 ,术后并发症明显不同。我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7月共收治乳腺癌 340例 ,其中 316例采用了根治术或改良术。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16例患者全部为女性 ,年龄 18~ 73岁 ,平均 4 9岁。术前采用针吸或冰冻确诊 ,且均采用CMF方案化疗 1~ 3个疗程。术前身体条件符合临床要求。根治术 190例 (Ⅰ…  相似文献   
8.
男性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例介绍患者 1,男 ,5 6岁 ,主因左乳肿物伴红肿热痛反复发作2年入院。 2年和半年前左乳曾 2次出现肿块 ,伴有红肿和轻微疼痛。经抗炎治疗后肿块消失。 5天前左乳再次出现肿块 ,且较前 2次疼痛明显加重而入院。查体 :T 36 8℃ ,左乳外上乳晕边缘处可见皮肤红肿 ,肿物隆起 ,肿物大小为6cm× 6cm× 5cm ,质地软 ,边界不清 ,有波动感。立即给予脓肿切开引流 ,引流出暗红色稀薄脓液约 10ml。采用头孢哌酮和替硝唑抗炎治疗。有氧细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 15天后炎症消退 ,切口愈合。乳晕后遗留下一硬结大小为 1cm× 1cm× 1cm。又在局麻下行…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80岁。因右乳肿物5个月入院。乳腺钼靶片示:右乳巨大钙化。肿物约3.5cm×3.5cm。近2个月来,肿块生长较快。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乳腺表皮静脉曲张,外上象限皮肤隆起,内可触及7cm×7cm×7cm肿块,与皮肤粘连,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同侧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诊断为右乳腺恶性肿瘤。针刺活检未能成功。胸透、心电图和肝功能正常,血清碱性磷酸酶(ALP)172U/L(正常值为42~140U/L)。于2003年1月13日行右乳单纯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位于乳房内,边界欠清楚,质地坚硬,与胸壁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乳腺骨肉瘤(病理号26519)。经天津市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皮瓣对抗牵引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对7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皮瓣对抗牵引法,对照组采用多点固定法,观察术后引流量变化、引流管拔管时间和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每日引流量递减明显,7天引流管拔管率高达77%,比对照组提前5.84d。腋窝积液发生率为2.9%。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皮瓣对抗牵引法.能显著减少腋窝积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皮瓣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