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上接1999年第2期69页)4 切诊切诊主要指切脉,亦称脉诊,是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诊断方法。脉诊虽居四诊之末,但它是最具中医特色,又是唯一直接触到患者人体的最重要的诊察方法。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文献之众多,涉及医学范围之广阔,都是望、闻、问三诊所不可比拟的。脉诊的起源几乎与中医学的历史一样悠久,其创始者已无从查考。现在一般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为据,认为脉诊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的年代。《淮南子》指出:“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脾胃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锡纯,字寿埔,近代河北盐山县张边乡人。年弱冠补博士弟子员,于《易经》多有研究。后秉父训,潜心医学,精研《本草》、《内》、《难》之经及仲景之书。临证善化裁古方,能独出新意。时处西医东渐,治中医者多愤慨而不屑于西医,而张氏则力主中西汇通,常以西药入其中医方中而获相得益彰之效。其传世  相似文献   
3.
成书于西汉中晚期的《黄帝内经》,不仅创立了系统的中医医疗理论,而且创立了系统的食养、食疗理论,是后世食疗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理论渊薮.  相似文献   
4.
在医学双语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的滞后性与学生求知要求的超前性矛盾随着教学的进展,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将反映国内外医学教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常见的、多发的临床病例、病历讨论等编辑成活页教材,对2000、2001、2002级中医对外交流学生进行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面测试,结果说明活页教材方式要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1丰富听力活页教材内容,强化听说能力英语双语教学过程中,听力教学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在医学交流中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听力在医学双语教学中是一个易被忽视的部分,很多…  相似文献   
5.
《内经》“心痹”是指与心脏密切相关的疾病,包括现代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内科》教材之“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脉不通或脉来疾急(即脉失从容和缓等有胃气之象)、心烦、心下鼓动、气上冲胸、喘息、咽干、噫气、惊恐、心痛引背、夜卧不安等;病因则有外因  相似文献   
6.
从文献整理的角度,对《内经》中的“厥”理论,分别从出处、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方面,归类总结经文。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涵义。这些涵义既有诸如哲学、思想等方面深刻印记,又有着中医学自身明显的特征。1 阴阳为日光的向背。阴阳二字见于殷周金文和甲骨文。《说文》:“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玉篇》:“阳,山南水北也”。可见,其最早的意义都是指山的日光向背。并没有什么深邃的含义。2 阴阳为天的两种气象。《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  相似文献   
8.
《素问·灵兰秘典论》从古代官职作用出发,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进行分析论述。延续这种思想,以《灵兰秘典论》为起点,剖析总结五脏生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以对养生保健、疾病治疗起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内经》是一本法书,其理论具有标准、圭臬以及方法论之效力,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正如孟庆云教授所说:《内经》就是以丰富的方法论内容,参与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于临床实践,也以此赋予中医理论的特色。[1]笔者在30多年的《内经》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认真体会《内经》所揭示的一些基本理论,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实践,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内经》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谈点个人的体会,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三妙丸,即二妙散加牛膝所成。《医学正传》言其可治腰膝关节疼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将本方(汤剂)用于治疗下述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末效果。现分述如下:1.腰膝关节疼痛1.1 坐骨神经炎胡某某,女,35岁。1987年2月10日初诊。左腿沿坐骨神经走行方向疼痛数年,曾服大量活血祛风湿药,均未明显见效。现下水、挑担、走长路后即腿痛剧烈,入夜尤甚,转侧屈伸不利,饮食、两便正常,舌苔白,脉细弦。处方:苍术10克,黄柏10克,川牛膝15克,制附片10克,细辛5克,川断15克,地龙10克。患者自诉路途远就诊不便,要求连服10剂后复诊。二诊(2月28日):服上药后,患者自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