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3年~1986年应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一期修复手外伤性皮肤缺损共14例。其中手背2例,手掌1例,单指7例,多指4例。共有创面19处,其中部分骨、肌腱外露创面8处(占42.1%)。全部伤口均一期行清创,游离真皮片移植术。本组病例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海水浸泡感染后人工材料置入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研究。[方法]取狗左右桡骨中段截骨制成开放性皮肤软组织及骨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二组,实验组海水浸泡伤口2 h,对照组开放伤口自然暴露2 h,感染后3 d分别给予伤口清创并置入人工骨,每组各12只,创面共24例,并以玻璃纤维石膏绷带固定,术后12周观察各组动物皮肤、软组织愈合及材料移动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术后12周实验组皮肤及软组织愈合差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b:术后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材料移动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水浸泡感染后动物皮肤及软组织愈合差于自然暴露感染动物,海水浸泡与自然暴露材料稳定性一样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治经验及其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共30侧资料。其中双侧肿瘤6例,单侧18例。结果:24例均手术治疗,其中Shamblin I型17侧行单纯瘤体剥除;Shamblin II型7侧行瘤体剥除及颈外动脉切除;6侧Shamblin III型侧行瘤体剥离、颈内动脉部分切除伴颈内动脉重建术。24例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神经损伤5侧(16.7%),永久性脑神经损伤1例(3.33%)。随访1~15年,未出现延迟性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结论:手术是CBT的最有效方式,根据肿瘤大小及与动脉关系决定手术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损伤机制、颈椎前路手术疗效、植骨融合时间。方法 2006-01-2011-06,我科收治24例Hangman骨折(其中Ⅰ型5例,Ⅱ型12例,ⅡA型3例,Ⅲ型4例),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颈髓和神经功能障碍,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7.8分,其中稳定型骨折(Ⅰ型)术前行颈托固定,不稳定型骨折(Ⅱ型、ⅡA、Ⅲ型)术前行颅骨牵引,直至完全复位,术前平均牵引时间为5 d,患者行颈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颈前路ZEPHIR钢板内固定术。结果24例均获随访12~30个月(平均2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5 min,颈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植骨融合率100%,无内固定松动、断钉现象。结论应用颈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是一种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5年初,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我院实行三军联勤体制,由原有的解放军庐山疗养院、空军庐山疗养院、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南京军区血液制品研究所4个团级单位合编成现在的南京军区庐山疗养院.经过5年多的人才、技术、资源、经费的有效整合与统筹规划,形成了目前全军惟一的一所集健康管理、医疗救治、疗养康复"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疗养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取得了明显军事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疗养院各项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5年3月~1987年6月应用带蒂背阔肌(皮)瓣进行上肢功能重建及修复上肢大块软组织缺损共5例,全部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22岁,平均36岁.农民4例,工人1例.病情与治疗情况:右臂丛神经损伤1例,取24×9cm肌瓣转位代肱二头肌,1 年后随访肌力为4~5级.右肩部Ⅲ度烧伤(4%)1例,取25×15cm肌皮瓣转位,一次修复成功.有前臂缺血性肌挛缩2例,分别取40×8、38×7cm肌瓣(远端带10×5cm皮岛)转位与屈指深肌腱编织缝合,半年后随访屈指肌力达3~4级.右肘复发性淋巴管瘤一例,切除病变后取20×12cm肌皮瓣转位复盖,创面一期愈合.  相似文献   
7.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术式.虽然该手术日益普及,但存在假关节形成、颈椎前凸角丢失等并发症[1,2].许多研究表明,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可提高双节段或多节段ACDF的融合率和临床疗效[3],但单节段ACDF是否需要钢板内固定一直存在争议[1,4].本研究通过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价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对ACDF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海水浸泡开放骨缺损感染后的人工材料修复组织病理及骨折骨痂生长影像学变化。方法取成年犬于桡骨中段截骨制成开放骨折并骨缺损2 cm动物模型,海水浸泡伤口2 h为实验组,对照组开放伤口自然暴露2h,伤口感染后分别取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存在细菌感染共48只,其中实验组感染24只,对照组24只。实验组随机分成两组,给予行伤口清创,分别以纳米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骨段植入及CPC(自固化磷酸钙calciumphosphate cement)凝固体植入,各12只;对照组随机分成两组,给予伤口清创后以纳米材料骨骨段及CPC凝固体植入,各12只。所有实验动物均以玻璃纤维石膏绷带固定,定期给予敏感抗生素肌内注射。术后2月观察各组动物骨缺损骨折端的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变化。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纳米骨与CPC间组织病理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术后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以及纳米骨与CPC间断端骨痂组织愈合等级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海水浸泡开放骨缺损感染后人工材料修复比自然暴露骨缺损修复效果差;开放骨缺损感染后CPC凝固体植入较纳米骨骨段植入修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单枚空心钉治疗单纯内踝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患者仰卧手术台上,C臂机透视下定位导针于内踝尖中心,经皮钻入Ф1.1mm的导针1枚于远端骨块,利用导针撬拨复位满意,穿透近端固定,尖刀切开导针处皮肤0.5~1cm,分离皮下组织至骨膜,空心钻钻孔后再沿导针行Ф4.5mm的空心钉内固定.术后"U"型石膏固定4~6周后扶拐下地锻炼.结果 骨折愈合最短时间5周,最长10周,平均7周.根据Mazur评分标准[1]优良率为94.4%.结论 本手术方法创伤小,不加重血运破坏,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术区附近皮肤要求低,禁忌症少,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70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原发于消化道,表达C-Kit蛋白(CD117),细胞呈梭形、上皮样,偶或多型性的间叶源性肿瘤。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以来收治胃肠道间质瘤70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