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释义: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为轴突再生的一种重要神经营养因子,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并对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突触素:作为突触的特异性蛋白是突触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志物,主要位于神经元胞体及轴突,可调节神经元轴突延伸,参与突触囊泡的介导转运、神经递质释放,对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背景: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定向分化及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过表达GDNF基因的BMSCs分化情况及其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潜在分子机制。 方法:①以重组目的基因腺病毒转染BMSCs并分为Ad-GDNF-GFP转染组、Ad-GFP转染组、未转染组,免疫荧光鉴定各组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GDNF、Wnt3a、Wnt7a蛋白表达。②以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过表达GDNF基因BMSCs(GDNF-BMSCs)、BMSCs、PBS移植至脊髓损伤局部。移植后4周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损伤局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Ⅰ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局部Bcl-2、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Ad-GDNF-GFP转染组BMSCs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转变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2;Wnt3a、Wnt7a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Ad-GFP转染组、未转染组;②移植后4周,GDNF-BMSCs移植组大鼠BBB评分明显提高、脊髓空洞面积显著缩小。GDNF-BMSCs移植组脊髓损伤局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量显著低于BMSCs移植组及PBS移植组,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Ⅰ及Bcl-2表达量显著高于BMSCs移植组、PBS移植组;③结果表明,Wnt信号通路参与过表达GDNF基因 BMSCs向成熟神经元分化过程,移植后通过降低脊髓损伤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及胶质瘢痕形成、促进轴突再生,提高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 ORCID: 0000-0001-6467-730X(黄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进入了一个全面的新阶段,同时网络技术的的飞速发展,同时各个学校都大力引入了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教师也更多的接触到了计算机,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国产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牵引床牵引复位后切开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评定疗效。结果 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2.6±3.7)个月;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60.3±12.8)min。术中出血130~550 mL,平均(235.8±42.3)mL;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5周,平均(11.5±1.6)周;无髋内翻畸形、钢板松动断裂、螺钉切割或退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疗效优36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3.9%。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合并大转子粉碎骨折者或骨质疏松者,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肝损害肝脏CT值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收治1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肝脏CT值变化进行追踪观察、分析.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发生肝损害,重症胰腺炎肝损害CT值较轻症胰腺炎大,胆源性胰腺炎肝损害CT值较非胆源性胰腺炎大.结论 急性胰腺炎并发肝脏损害CT值变化较多见,损害程度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肝脏CT值变化(与脾脏CT值比较)也是肝功能损害一项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 ,6 9岁 ,退休工人。因慢性右下腹痛伴乏力、消瘦 1年余 ,加重 5天 ,于 1998年 9月 10日入院。患者无明确诱因于 1年前出现右下腹疼痛 ,进食后易诱发 ,同时右下腹出现包块 ,排便后疼痛缓解 ,包块亦消失。每天排便1~ 2次或 2~ 3天 1次 ,粘液便或干结 ,无里急后重及黑便、血便 ,无发热、盗汗 ,无恶心、呕吐。既往身体健康 ,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患者曾先后在多家医院行腹部B超检查无异常 ,钡盐灌肠提示“慢性阑尾炎” ,经抗炎治疗及对症处理症状无缓解。患者感乏力 ,消瘦 ,1年来体重下降15kg。  入院体检 :体温…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4例Ⅰ-Ⅱ期尘肺和31例粟粒性肺结核的螺旋CT资料,观察肺粟粒结节的分布、大小、密度,肺内有无毛玻璃征,有无胸膜下透亮带.Ⅰ-Ⅱ期尘肺与粟粒型肺结核粟粒结节的分布、大小、均匀度、密度及有无毛玻璃征及胸膜下透亮带等CT表现明显不同,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技术对肿瘤的筛查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疑似患有肿瘤的86例病人以及6例身体正常的志愿者来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他们分别进行常规和WB-DWI检测。之后将WB-DWI和常规检测所呈现的异常信号分别和临床诊断结果对比。结果:所选取的86名患者以及6名志愿者都呈现了高质量的WB-DWI影像,6例健康志愿者均无异常信号,且WB-DWI影像筛选出的胃癌、肺癌、食道癌、白血病患者分别为38例,20例,16例,12例;常规检测胃癌、肺癌、食道癌、白血病患者分别为35例,22例,19例,10例。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肿瘤患者经过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测后,可以呈现高质量的WB-DWI图像,且检测结果更准确。因此,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肿瘤的筛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患儿,男,8岁,因间隙性排尿困难2周入院。患者有尿胀感,无明显下腹部不适及疼痛,无血尿。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查体:下腹部可扪及约5cm×6cm大小的包块,质地硬,边界不清,固定无压痛。肛门指检:指尖可触及盆腔内包块,质硬,固定,指套退出无血染。B超探及盆腔内异常包块,约6.9cm×6.4cm×6.3cm大小,内为不均质的中等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内见线状、分支状彩色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颈椎棘突序列弧线在寰枢椎骨折诊断中价值探讨。方法 40例寰枢椎损伤病例中均行X线及CT检查。结果寰椎骨折4例,枢椎骨折6例,齿状突骨折15例,枢椎椎弓骨折7例、椎弓根部骨折5例、脱位3例。结论 X线位片颈椎棘突序列弧线寰椎后弓缘的连续性中断影像改变为CT增对性扫描有价值信息,颈椎侧位片是必可少的检查,也是基层医院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