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与β-氧化脂肪酸遗传性疾病有关。其中最明显的可能是中链-酰基-辅酶A(COA)脱氢酶缺乏。作者对一婴儿猝死的和出生后第3天意外死亡的一个家族进行了调查。婴儿,女,是第一个健康儿童,双亲无血缘关系,无何疾病体征,出生后第3天出现了昏迷、死亡。未做尸检,但做了血液代谢方面的检查。结果发现低血糖(0.1mmol/L),无酮血症(3-羟丁酸盐0.47mmol/L),血浆含C_6-C_(10)二羧酸与3-羟基二羧酸和中等浓度的中链与长链3-羟基脂肪酸。第2个小儿完全健康,但第3个小儿在出生5个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40例心性猝死的成因和先兆表现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1l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48岁。猝死的疾病:冠心病23例、风心病9例、肺心病4例、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各2例。猝死的诱因:精神应激15例,睡眠中6例,饱餐和低血钾各5例,无明显诱因3例,其他6例。春秋两季猝死的占53%。先兆表现中以心慌、气促和烦躁不安居多占15例。猝死前心电图异常的39例(ST—T 改变18例,房颤12例,室早 Q—T 延长,Ⅱ°AVB 各2例,陈旧性心梗1例,AMI2例)。40例中复苏成功的9例(5分钟以内占7例)。从本组病例分析和文献报道来看,冠心病是心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因此,作者认为预防冠心病和冠心病危险因子可预防心性猝死。  相似文献   
3.
丙种球蛋白(γ-G1)疗法是以Behring、Kit-asato 首次使用的马血清抗白喉毒素疗法,挽救了数百万白喉患者的生命,第一次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开始的。此后Cohn 对血清进行种种分析,判明γ-G1带有抗毒素活性。但是,来源于异种的血清与γ-G1可引起血清病。同样,由人胎盘生产的γ-G1,因其抗补体作用引起休克而被终止使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初期心律失常引起死亡率较高,大部份系心室纤颤所致。这与交感神经紧张即儿茶酚胺系统有明显关系。急性心肌颤塞可引致血及尿0茶儿酚胺浓度升高。心律失常时心肌内C—AMP浓度升高。C—AMP参予儿茶酚胺对心脏的生理作用。作者通过实验性心肌梗塞的狗发现儿茶酚胺  相似文献   
5.
严重体重减轻或营养不良可能并发心律失常导致突然与意外死亡。涉及的各种因素包括体温过低、维生素与矿物质缺乏及并发感染,但均无预测价值。如发现与体重严重减轻有关的QT延长和复极异常时,提示至少在某些病例可能存在原发性心肌异常。曾发现限用液体蛋白,体重已急剧减轻的  相似文献   
6.
我院近十年来诊断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中,18例有明显心血管损害,观分析如下:一、诊断标准:按美国风湿病协会(ARA)Cohnen 等提出的十四种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凡连续或同时出现四种或四种以上的临床表现,血中找到狼疮细胞或抗核抗体阳性即诊断为 SLE。二、临床资料:135例中男11例,女24例,男女之比为1∶2.1。年龄15~48岁,30岁以下占80%,35例中的18例心血管损害中,心包炎1例,心肌炎13例,冠心病1例,高血压2例,雷诺氏现象1例。1.心包炎:本组心包炎1例,突出表现为发热,心前区痛,气急,心包摩擦音,X 线显示心影  相似文献   
7.
有关老化的机制有各种学说。与发育相同,老化的程度有基因DNA 组合学说、基因DNA 转录和翻译错误使异常蛋白蓄积破坏学说。Burnet 提出老化主要是体细胞突变蓄积所致。另外,Walford 从免疫学的观点出发提出老化机制是自身免疫过程起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以往报道在住院患者中,1~5%系药物的副作用所致,在住院死亡者中,0.5~1%系药物所致。因此,掌握药物引起的肺损害对临床医师来说非常重要。【引起肺损害的药物】1.引起弥漫性肺病变的药物有马利兰、环磷酰胺、博莱霉素、氨甲喋呤、甲基苄肼、苯丙氨酸、氮芥、呋喃坦啶、海洛英、美散痛、二甲基麦角新碱、氧、类固醇、放射线、矿物油、色甘酸钠、水杨酸盐、垂体鼻吸药.2.引起纵隔与肺部改变的药物有二苯内醯脲和  相似文献   
9.
胶原性疾病(简称胶原病)多可产生消化系统病变的症状,但也可由治疗药物所引起,其鉴别比较困难。本文就各种胶原性疾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病变、发病机制及与药物的关系作一探讨。胶原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病变慢性风湿性关节炎(RA) 在本病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消化性溃疡。不少报道认为其发病与非类固醇抗炎剂和类固醇等治疗药物有关。女性居多,以胃底部较难治愈的单发性或多发性溃疡为特征,H-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内镜检查发现用非类固醇后发生溃疡的有28.6%,  相似文献   
10.
麻醉事故申,以腰麻的事故较多,在腰麻致死的事故中尤以青春期患者最多。田中等人报道,在腰麻事故中,麻醉开始半小时以内占2/3,半小时以上占1/3。因此,麻醉医师对术前评价,术中监护及其发生异常时的处理等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术前评价无特殊、腰麻中用镇静、镇痛剂后突然引起呼吸停止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