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瘤中抑癌基因PTEN和CyclinD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垂体肿瘤,5例正常垂体组织中PTE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5例正常垂体组织和22例非侵袭垂体瘤中PTEN表达阳性率和强阳性率比34例侵袭性垂体瘤中PTEN的强阳性率和阳性率强度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垂体组织和非侵袭性垂体瘤细胞内CyclinD1蛋白表达较弱,甚至不表达,侵袭性垂体瘤细胞内CyclinD1的表达率和强度明显增加(P<0.01),并且发现在PTE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的病例中伴随CyclinD1蛋白表达增加,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的失活和CyclinD1蛋白表达增加与垂体瘤的侵袭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2018年2月,应用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治疗92例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Knosp分级患者的垂体瘤切除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型垂体瘤患者激素水平缓解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全切者69例,近全切患者17例,次全切患者5例,部分切除患者1例; Knosp分级0~2级垂体瘤患者的全切率(90. 5%)明显高于Knosp分级3~4级患者(41.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Knosp分级0~2级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3~4级患者; Knosp分级0~2级和3~4级功能型垂体瘤患者的术后激素水平总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尤其是对于Knosp分级0~2级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对1995—2006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0例60岁以上老年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垂体瘤的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垂体特异转录因子pit-1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研究Pit-1与激素水平、肿瘤侵袭性的关系。以探讨Pit-1在垂体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术前激素水平、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确定腺瘤类型,依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硬膜病检结果判断对肿瘤侵袭性分级,用免疫组化和RT-PCR分别测定Pit-1蛋白和pit-1mRNA的表达。结果 Pit-1在GH腺瘤、PRL腺瘤、GH/PRL混合腺瘤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度表达者占此3种腺瘤的78.8%(26/33),无功能腺瘤及ACTH腺瘤中无Pit-1蛋白的表达。pit-1mRNA在全部的GH腺瘤、PRL腺瘤、GH/PRL混合腺瘤和50%(5/10)的无功能腺瘤中有表达,在ACTH腺瘤组中无表达。GH、PRL、GH/PRL混合腺瘤组间pit-1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此3组均显著高于无功能腺瘤组(P〈0.05)。GH、PRL腺瘤组中pit-1mRNA的表达量与其各自术前的激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表达pit-1mRNA的腺瘤中,侵袭性组高于非侵袭性组。结论 Pit-1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表型、功能有关,与某些激素(GH、PRL)水平、肿瘤的侵袭性呈正相关,在某些类型(GH、PRL、GH/PRL)的垂体瘤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宿州市立医院2008年6月~2014年2月间住院手术的17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基底附着部位和主体生长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幕上型脑膜瘤采用颞枕部入路2例,采用枕部入路4例;幕下脑膜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6例,采用后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小脑幕切迹缘采用枕下经天幕入路2例;幕上下脑膜瘤采用幕上下入路1例。结果本组患者中小脑幕脑膜瘤全切除(SimpsonⅠ级和Ⅱ级)14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结论小脑幕脑膜瘤适宜积极的手术治疗,合适的显微手术入路以及恰当的手术方法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0T 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显示胶质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在手术前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脑胶质瘤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原始数据采集后传入工作站,应用Functool 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分别获得各自的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并测定8例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各向异性指数图(FA值).分析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16例Ⅰ~Ⅱ级胶质瘤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8例Ⅲ~Ⅳ级胶质瘤浸润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善.肿瘤病灶区和灶周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的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病灶区与灶周水肿区的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区域的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DTI 技术可在活体清晰、无创、直观地显示脑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DTI的MD值和FA值可区分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DTI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前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手术风险和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RK5和Ki-67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GRK5和Ki-67在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手术切除的104例脑胶质瘤患者的组织标本及同期因颅内损伤行颅内减压术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胶质瘤组织及其正常脑组织中GRK5和Ki-67的表达水平。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采用卡方检验分析GRK5和Ki-67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 检验,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GRK5在104例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66例,阳性率为63.5%;在20例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2例,阳性率为10.0%。Ki-67在104例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69例,阳性率为66.3%;在20例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0%。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胶质瘤组织中GRK5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r=0.558,P=0.000)。分析GRK5和Ki-67的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GRK5和Ki-67的表达与WHO分级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类型无关(P>0.05)。对104例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GRK5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33);Ki-67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33)。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RK5阳性表达和Ki-67阳性表达均是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RK5和Ki-67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细胞增殖有关,GRK5和Ki-67有可能作为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标志物及临床检测或联合检测的指标,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脑肿瘤1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老年脑肿瘤患者的临床救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MRA或病理证实的老年颅内肿瘤患者1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幕上121例,以脑膜瘤(68例)、胶质瘤(43例)常见;129例并存其他疾病;手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126例,轻度改善19例,无改善6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12例(其中住院期间死亡10例,出院后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6.1%,其中〉75岁者9例。结论 认识老年脑肿瘤患者起病和病程的不典型性,对于防止临床误诊、误治有重要意义;围手术期的处理对其预后至关重要,手术治疗及临床用药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端粒结合因子-1(TRF1)在脑膜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6例脑膜瘤(其中良性脑膜瘤18例,恶性脑膜瘤8例)和10例正常脑组织(脑外伤患者内减压切除的脑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TRF1的表达水平,应用半定量法计算不同标本肿瘤细胞免疫标记的频率和强度积分。结果所有肿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均检测到TRF1表达,其中正常脑组织中TRF1表达高积分构成比为90.00%,良性脑膜瘤的TRF1高积分构成比为66.67%,恶性(间变性)脑膜瘤组为12.50%。经统计分析发现,TRF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成负相关(L=-0.586,P=0.002)。结论TRF1在人脑膜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均有广泛表达,其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水平与其恶性程度呈负相关,TRF1可作为脑膜瘤病理分级及恶性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