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广西部分市梅毒螺旋体(Tp)的基因分型状况.方法 从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广西性病门诊收集疑似早期梅毒患者300例,采集皮损处组织液,用镀银染色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同时采用PCR扩增Tp polA基因,进行早期梅毒的诊断.对早期梅毒确诊病例进行Tp的arp基因60个碱基对重复序列的数目、tprⅡ基因MseⅠ酶切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型别和tp0548基因序列的型别进行鉴别,依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梅毒基因型.结果 共确诊早期梅毒患者215例,其中梅毒PCR检测出210例阳性,检出率97.7%,镀银染色法检测出105例阳性,检出率48.8%,PCR法阳性率显著高于镀银染色法(χ2=103.01,P<0.05).在PCR阳性标本中,共190例可进行三基因完全分型,总计分出17个基因型别,14d/f有86例(45.3%),具有绝对的流行优势,其他亚型依次为15d/f(13.7%、26/190)、16d/f(11.6%、22/190)、17d/f(7.4%、14/190)、13d/f(6.8%、13/190)、10d/f(4.2%、8/190)、18d/f(1.6%、3/190)、16a/f(1.6%、3/190)、5d/f(1.1%、2/190)、7d/f(1.1%、2/190)、12d/f(1.1%、2/190)、16d/e(1.1%、2/190)、14a/f(1.1%、2/190)、9h/c(1.1%、2/190)、15l/f(0.5%、1/190)、25a/e(0.5%、1/190)、15i/f(0.5%、1/190).结论 广西早期梅毒患者的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别具有多样性,其中以14d/f型为优势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中国广西地区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以及庆大霉素与其他7种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地区14个地级市的37家医疗机构收集淋球菌临床分离株584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克肟、阿奇霉素、大观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将各抗生素MIC值进行以2为底数的对数转换,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庆大霉素MIC与其他7种抗生素MI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庆大霉素的MIC范围为1~16 mg/L,MIC_(50)及MIC_(90)值分别为4、8 mg/L;361株(61.8%)庆大霉素MIC≤4 mg/L,为完全敏感菌株,223株(38.2%)MIC为8~16 mg/L,为中度敏感株,未见耐药株。淋球菌对阿奇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菌株数分别为136(23.3%)、415(71.1%)、339(58.0%)和574(98.3%),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的低敏菌株数分别为17(2.9%)和6(1.0%),未发现对大观霉素耐药的菌株。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庆大霉素MIC与阿奇霉素、大观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MIC弱相关(均P<0.05),与头孢曲松、头孢克肟MIC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本研究中测试的所有淋球菌分离株均对庆大霉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庆大霉素与其他抗生素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西桂林地区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对七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采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penicillinase-producing Neisseria gonorrhoeae,PPNG),运用琼脂稀释法测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结果 从淋病患者标本中分离菌株361株,其中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etracycline-resistant Neisseria gonorrhoeae, TRNG)和青霉素耐药并PPNG分别为112株(60.22%)和146株(54.89%)。青霉素敏感0株(0.00%),环丙沙星敏感1株(0.28%),四环素敏感28株(7.76%),阿奇霉素敏感236株(65.37%),未发现大观霉素耐药菌株;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敏感分别为341株(94.46%)和354株(98.06%),其非敏感分别为20株(5.54%)和7株(1.94%)。 结论 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可作为桂林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持续监测NG耐药性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发现耐药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3-2016年广西地区性病门诊淋病患者临床分离菌株对常见的七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从广西地区部分医疗机构淋病患者尿道或宫颈收集分泌物培养,通过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四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2013-2016年从淋病患者中共收集临床分离菌株437株,未发现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和大观霉素的耐药菌株。有427株(97.71%)菌株和372株(85.13%)菌株分别对环丙沙星和青霉素耐药。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菌株和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PPNG)阳性菌株分别为191株(43.71%)和145株(33.18%)。淋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保持1%~8%的较低水平。TRNG菌株和PPNG菌株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2013-2016年期间来自广西地区性病门诊淋病患者的菌株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敏感,适合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患者的一线药物;对阿奇霉素有一定耐药,对环丙沙星和青霉素高度耐药,TRNG菌株和PPNG菌株逐年上升,可能与青霉素和四环素的滥用或不规则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梅毒螺旋体耐阿奇霉素基因23SrRNA突变的流行状况。方法:采集广西不同地区性病门诊疑似早期梅毒患者300例组织液,先进行PCR检测梅毒螺旋体DNA,阳性标本再进行巢式PCR检测Mbo Ⅱ酶切23SrRNA基因。结果:梅毒DNA阳性215例,其中耐药检测有效菌株数为190株,阿奇霉素23SrRNA基因突变耐药菌株数为173株,耐药率91.1%(173/190)。结论:广西地区梅毒螺旋体阿奇霉素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