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匐行疹一例     
患者,男,40岁。主因双侧臀部及左足散在皮损2月余、加重3 d,于2012年12月21日就诊。患者2个月余前曾去泰国旅游,在海边游泳,回国1周后于双侧臀部及左足部出现红色皮损,绿豆至豌豆大小,伴瘙痒,夜间瘙痒加重,并伴灼热、疼痛。曾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皮损略有好转;3d前患者双侧臀部及左足部皮损增多,瘙痒加重。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胸闷、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睡眠及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主因左上肢丘疹、结节、斑块7年余,于2013年5月3日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前臂远端内侧皮肤出现簇集性的绿豆至黄豆大的黄白色丘疹、结节,部分融合成斑块,无自觉症状,未诊治,后皮损颜色逐渐变为暗褐色。5年前左手腕部、肩部陆续出现同样皮损,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中药外用制剂(具体不详),效果欠佳;2个月前左前胸部  相似文献   
3.
消风散组方及临床应用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外科发展至明清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治疗外科疾患的理论体系,呈现出“全生”、“正宗”、“心得”三大学派。消风散为正宗派代表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内方剂,其组方结构严谨、用药精炼,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不同香味的水性香精对炭黑中性墨水理化性能、平均粒径、流变以及书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杂体系的炭黑中性墨水中添加香精,要对香精进行选择,当香精的组分不含芳环化合物时,香精对墨水的性能影响较小。通过筛选香精,发现制备香型炭黑中性墨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36岁,主因"全身起风团伴瘙痒2年"于2012年3月4日初诊。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乳房下起风团,色红,伴瘙痒,搔抓后风团增大,自服"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物后自行消退,后未见复发。一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躯干部又起红色风团,伴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笔头球珠磨损量的概念,以其作为中性墨水润滑性的客观表征方法,并以此指导可擦蓝中性墨水的研制。通过油酸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复配,研制了书写性能优异的可擦蓝中性墨水。将自制墨水与市售墨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制墨水书写性能明显优于市售墨水。  相似文献   
7.
马雪婷 《现代养生》2023,(5):377-379
目的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医院诊治的产妇及新生儿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孕周、体重、分娩方式、分娩期间总产生时间、产次组间均衡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观察两组服务流程满意度、对母婴知识的掌握情况、母乳喂养率等。结果 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后,观察组服务流程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知识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0天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妇产后护理中进行应用,能够提高产妇的满意度,从而改善产妇对母婴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对母婴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马雪婷 《现代养生》2023,(4):310-312
目的 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1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年龄、体重、分娩方式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母乳喂养率、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 采取舒适护理后,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为94.19%,远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升产妇满意度,加快新生儿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HIV确证实验室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HIV/AIDS) 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民族HIV抗体确证阳性感染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了解并估计HIV感染后病情进展、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确证的HIV抗体阳性感染者/患者首次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均值:CD3+T为 (1 252±821) 个/μL, CD3+CD4+T为 (216±186) 个/μL, CD3+CD8+T为 (993±720) 个/μL, CD45+T为 (1 708±974) 个/μL, CD3+T/CD45+T为 (0.55±0.32) , CD3+CD4+T/CD45+T为 (0.10±0.13) , CD3+CD8+T/CD45+T为 (0.42±0.27) , CD3+CD4+CD8+T/CD45+T (0.004±0.006) .女性CD3+CD4+CD8+T/CD45+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高于男性, 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CD3+T汉族高于少数民族,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0岁的患者CD3+T、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CD3+CD8+T、CD45+T、CD3+CD4+CD8+T/CD45+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0岁与3059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HIV/AIDS) 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 应加大检测力度, 扩大检测覆盖面, 使感染者在早期就得以检测和确诊.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25岁,职员,北京人。主因右上腹红斑伴瘙痒1个月余,加重3 d,于2011年7月29日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脐上皮肤出现红斑,伴瘙痒,并向右上腹部皮肤移行;其后,皮损颜色逐渐变淡至暗褐色,瘙痒减轻,未予重视及诊治。3 d前患者右上腹皮肤新发一手掌大小的红斑,伴瘙痒。追问病史,患者在初次出皮损前2周左右曾食用自制的生泥鳅酱(量约1/3勺),自认为有"排除身体毒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