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发生率及其特征表现。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同期在该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接受胃镜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I和PGII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PGI水平(93.8±28.3)μg/L,显著低于健康人【(135.7±21.6)μg/L,P<0.05】或CHB患者【(116.3±32.4)μg/L,P<0.05】,血清PGII水平为(13.3±5.7)μg/L,显著高于健康人【(9.2±2.4)μg/L,P<0.05】,血清PGI/PGII比例为(7.1±2.3),显著低于健康人【(14.8±3.4),P<0.05】或CHB患者【(9.6±2.9),P<0.05】;健康人、CHB和肝硬化组浅表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68.0%、32.9%和19.6%,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组轻、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37.5%、25.0%和17.9%,与健康人(分别为8.0%、6.0%和2.0%,P<0.05)或CHB组(分别为37.1%、11.4%和5.7%,P<0.05)比,差异显著;肝硬化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为(62.4±7.9)%,显著低于健康人【(68.3±5.8)%,P<0.05】或CHB组【(66.4±7.4)%,P<0.05】,CD4+细胞百分比为(35.7±7.4)%,显著低于健康人【(50.3±6.6)%,P<0.05】或CHB组【(45.4±6.4)%,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34.4±4.7)%,显著高于健康人【(27.2±4.3),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1.8±0.3),显著低于健康人【(2.8±0.9),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高,血清PGI和PGII水平变化明显,其发生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钠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3例。均给予药物控制血糖或者血压到达可接受水平,在应用试验药物前2周均停用其他调脂药物。合并有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控制基础上给予口服降压药物;给予磺脲类或者双胍类降糖药控制血糖等。同时给予普伐他汀。检测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①治疗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等等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均未出现腹痛、便秘、胃肠胀气、疲乏无力和肌肉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钠能够限制改善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韩利畴  王栋 《医学综述》2011,17(18):2845-2846
目的研究使用辛伐他汀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初发T2DM患者在应用正规胰岛素降糖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70例,对照组50例。治疗4个月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测定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显著性改善(均P<0.05)。结论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减少初发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其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