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尔硫     
目的探讨地尔硫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ed coronary angioplasty,SCA)在冠心病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对确定冠心病的诊断、冠脉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及预后等具有许多优点,已成为冠心病确诊的最为可靠的标准方法。但由于设备和技术要求,目前仅在大型医院中开展,1994年3月~2000年8月我院进行SCA9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CHD-UAP)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钠肽(BN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7年5月我院CHD-UAP患者104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美托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美托洛尔)和联合治疗组(在美托洛尔组基础上接受丹红注射液),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及心电图疗效,治疗前、2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血清BNP和sICAM-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4.62%比63.46%)和心电图总有效率(90.38%比69.23%)均显著高于美托洛尔组,P=0.014, 0.00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血清BNP和sI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且与美托洛尔组比较,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6.03±0.72)次/周比(2.69±0.54)次/周]和持续时间[(4.82±0.51)min/次比(2.65±0.70)min/次],血清BNP[(652.43±97.15)pg/ml比(536.27±95.40) pg/ml]和sICAM-1 [(105.27±29.14)ng/L比(81.03±26.43)ng/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506。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BNP、sICAM-1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为PCI相关心肌梗死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38例新确诊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尼可地尔联合法舒地尔组(联合组),检测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PCI相关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率减速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尼克地尔联合法舒地尔可降低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法舒地尔可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CH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指标改善情况以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s-CRP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亦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CHF,在抗炎的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肌耗氧,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LMCA)检查并行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IVUS指导下植入支架治疗ULMCA病变21例(A组),未行IVUS检查经冠脉造影确诊行支架植入术49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胸痛复发和再狭窄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应用IVUS指导ULMCA支架植入有助于选择适应证和合适的支架、实时评价支架扩张的满意度以达到最佳植入效果,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快速床旁检测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监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BNP对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入选2003年8月~2005年12月HF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即刻床边抽取静脉血测血浆BNP水平并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用药前后3个月的射血分数(EF)、BNP含量,观察出院后3个月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实验组应用ACEI治疗3个月后BNP水平下降(865.32±398.64vs131.32±165.01,P<0.001);EF值升高(37.54±14.09vs46.02±10.32,P<0.05);BNP浓度严重升高患者,死亡率及再住院率明显升高。结论快速床旁边检测血浆中BNP水平是评价ACEI疗效的有效指标;血浆BNP水平是对心衰患者进行预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指标的变化,并评价术后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HRT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79例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给予缬沙坦(80 mg,1次&#183;d^-1),37例给予贝那普利(10 mg,1次&#183;d^-1)。所有AMI患者于发病后6-21 d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随访12个月后再次复查动态心电图,获得震荡起始(turbulence onset,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48例有室性早搏的非心脏病者作为对照组。比较AMI患者急诊PCI后TO、TS的变化及应用缬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12个月后TO、TS的变化。结果AMI发病后6-21 d,缬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TO升高,TS减低(P〈0.001);随访12个月后,缬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TO降低,TS升高(P〈0.001),缬沙坦组TO低于贝那普利组,而TS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尽管经急诊PCI治疗,AMI后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仍减弱,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都可以改善AMI患者的HRT指标,缬沙坦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