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综观古代诸医家对血瘀发热的证候特点的论述,可窥见其描述的共同特点与特殊病象.如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发热>、清代李用粹<论治汇补@卷三@发热>、何梦瑶<医碥@卷一@发热>、尤怡<金匮翼@卷三@发热>对瘀血发热的临床表现的论述主要为:发热,必脉涩,嗽水不欲咽,两腿必厥冷,小腹必急结,按之痛,大便黑,或唾红,或鼻衄.  相似文献   
2.
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炎56例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刺与中药复方相配合治疗面神经炎属风普阻络型者56例。结果显示:临床治愈49例,占87.7%;显效3例,占5.4%;有效2例,占3.45%;无效2例,占3.45%。临床结果表明,针药结合确为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5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恶性组58例,良性组96例)乳头溢液中CA153、CEA及CA125的水平,分析其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另选30例妊娠健康妇女乳头溢液作对照.结果 恶性组乳头溢液中CA153、CEA及CA125水平[(130.11±29.62)U/ml、(89.23±28.94) ng/ml、(41.29±16,61)U/ml]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健康组(P<0.01);与良性组和健康组比较,恶性组溢液中CA153、CEA、CA125单项检测阳性率(62.07%、46.55%、55.17%)及联合检测阳性率(82.76%)均明显增高(P<0.05);恶性组乳头溢液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查(P<0.01).乳头溢液及血清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96.55%)和阴性预测值(97.30%).溢液CA153、CEA、CA125水平在患者年龄、部位、肿瘤大小、溢液性状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溢液CA153、CEA水平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及淋巴结转移不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在HIF-1 α、Ki-67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125在ER& PR、Her-2不同组间,CA153水平在Ki-67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头溢液及血清CA153、CEA及CA125联合检测有互补性,能弥补单项检测临床应用的不足,对提高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诊断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滑脉诊断早期妊娠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滑脉诊断早期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使用脉图仪和病理学方法,同步检测了205例临床诊断为早孕者的脉象和子宫内膜组织。结果在病理学确诊为早孕的196例中,有192例呈现滑脉图象。显示滑脉诊断早期妊娠的准确度为97.6%,灵敏度为97.9%,漏诊率为2.1%,阳性预检值为99.5%,尤登指数为0.868,特异度为88.9%,误诊率为11.1%。反映滑脉测定是诊断早期妊娠高度敏感、便于运用的指标,在我国很有推广使用价值,但其特异性尚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5.
张念武  杨淑光  袁海 《光明中医》2008,23(10):1565-1566
目的:鼻内镜术后应用自制中药液加西药液冲洗鼻腔,观察鼻腔黏膜变化,为鼻腔术后粘膜的早期修复,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鼻内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二组,中西药结合组60例患者用生理盐水25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以及自制中药液250ml,于术后第2天取出鼻腔油纱条开始每日冲洗鼻腔两次,对照组60例患者同法用生理盐水、甲硝唑各250ml冲洗,予以记录.结果:两组术后第3天各项指标评分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于术后第5、7、9、11天各项指标评分中西药结合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用中西药液结合冲洗鼻腔可以提高鼻内镜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中药和单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EST取石联合中药和单纯EST治疗,观察两组的结石治愈及好转率.结果 两组治疗胆总管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4%和88%,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肝内胆管结石好转率分别为74%和2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相似,但肝内胆管结石消失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具有排除肝内胆管结石的作用,EST取石联合中药治疗胆系结石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利尿延迟显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前列腺病变患者55例,均行18F-FDGPET/CT早期及利尿延迟显像。测量病灶处两次显像最高标准摄取值(SUVmax)。55例患者均经手术或针吸法取得病理结果,并与PET/CT结果相比较。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16例,良性病变39例,良、恶性病变间的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F-FDGPET/CT利尿延迟显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68.8%(11/16),特异性为89.7%(35/39),准确度为83.6%(46/55)。结论:18F-FDGPET/CT利尿延迟显像是一种诊断前列腺癌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病灶处SUVmax可以为区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民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发生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有其自身特点,发病率高,病情危重复杂,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9.
刺络放血,古称“刺血络”,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具有泻热急救,止痛消肿镇静等作用,广泛流传于民间。这种治疗方法,就是根据患者有不同疾病,用三棱针刺入相应的络脉(身体浅表静脉血管)或穴位,使之流出一点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我科在多年临床中,运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100例由多种疾病导致发热的儿童患者,其抗炎、降温疗效显著。现摘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耳尖穴刺血配合病毒唑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杨淑光(黑龙江省绥化市商业职工医院,152000)病毒性角膜炎,为常见和致盲率较高且易复发的眼病。其发病有日渐增高和日益严重的趋向。一般药物治疗不理想。笔者近年运用耳尖穴刺络放血配合病毒唑等应用治疗此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