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1955年证实新疆北天山山地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以来,该地区的鼠间鼠疫流行持续不断,人间鼠疫也时有发生。1992年,除北天山山地仍有较猛烈的鼠间鼠疫流行外,南天山山地的鼠间鼠疫流行也呈活跃状态。现将有关监测资料汇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特征.方法对分离到的青藏高原鼠疫菌297株,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基因差异区段都采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鼠疫菌基因组型有9种,分别为1、5、6、7、8、10、11、新基因组型和Ype-ancestor型,其中以5、8和10型为主,3种基因组型合计所占比例为80.6%(204/253),而且不同地区鼠疫菌基因组型的分布也不一致.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型全部为14型.结论青藏高原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根据基因组型的分布状况推测出了鼠疫菌在青藏高原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塔里木盆地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组成、结构和分类。方法 根据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按样方法捕获啮齿动物,对体外寄生虫进行单独鉴定,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各鼠类、蚤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参数,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进行分类。结果 在塔里木盆地共捕获啮齿动物7种351只,检获体外寄生蚤10种683只,蜱类3种321只,螨621只,虱29只,构建7个鼠类、蚤类群落;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蚤的蚤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3项指标均较高,对该地区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的构成和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与子午沙鼠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对维持塔里木盆地蚤类群落结构亦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 经聚类分析可将塔里木盆地7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聚类为4个类型:(1)短耳沙鼠、小林姬鼠、灰仓鼠和小家鼠体外寄生虫群落;(2)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3)大耳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4)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虫群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R间期的改进型模板匹配法在心电图(ECG)自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6例受试者ECG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10例心律失常患者数据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8.4岁。再选取10例正常人数据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2.2岁。另选取6例ECG时间大于6 h的长时间病例数据用以证实算法的稳定性,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42~63岁,平均年龄56.6岁。使用改进型的信号模板匹配算法检测R波并进而利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出诊断心率变异性(HRV)的多个因素,借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理数据库(MIT/BIH)中数据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分组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所选数据组间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NSSD)、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平均值(NNVGR)、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占所有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的计算结果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进型模板匹配法得到的6例长时间病例心律失常患者均值都高于对照组。结论该方法可以用来初步筛选ECG心律失常患者,可作为心电预警自动诊断的一种检测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探讨吸烟、饮酒及饮食习惯与HP感染的关系,1997年8月~2004年8月,我们对本院健康体检人员行^13C-尿素呼吸试验(^13C—UBT)检测HP感染情况,探讨生活饮食习惯与HP感染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溃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78例山东黄台电厂职工医院(250100)杨磬安,刘谟棠王东岳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张经震,戴翔我们用自拟溃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28~55岁),其中胃溃疡29例,一二指肠球部溃疡40例,复合溃疡9例。本组7...  相似文献   
7.
耶尔森氏菌外膜蛋白(Yops)在菌体中所占比例甚小,因而提取与纯化均有一定难度,国内尚无成功的先例。我们使用了一种盐析加电泳的方法提取了Yop1蛋白。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简便、易行且重复性好、回收率高。使用本法提取假结核耶氏菌外膜蛋白1(Yop1),自每升培基增殖的菌体中(约4.5g湿重),可获得纯品6.3mg,回收率高于国外同类研究的6倍以上[1]。一次性提取的Yop1蛋白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中共显示出三条可辩认的蛋白带,其分子量依次为150KD,90~100KD及45~50KD。进一步的尿素-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样品中的约100KD和50KD两种蛋白实际为150KD蛋白解聚后的二聚体和单体,根据这一结果,推测该种蛋白系三聚体,其单体分子量为45~50KD。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究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脂肪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研究的脂肪因子包括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瘦素(leptin,LE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0及各脂肪因子的受体(AdipoR1、AdipoR2、LEPR、IL-6R、IL-10RA、IL-10RB)。选取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使用H-Score评估表达水平,同时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并进行随访。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GSE134292数据集中下载UTUC患者“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对比。采用t检验比较非肌层浸润肿瘤与肌层浸润性肿瘤组间脂肪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队列中患者预后指标的独立预测因素,双侧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选取UTUC患者的组织切片63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AdipoQ(P=0.003 6)、AdipoR1(P=0.006 5)、LEP(P=0.007 7)、IL-10(P=0.006 9)、IL-10RA(P=0.008 9)在肌层浸润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同时纳入了GSE134292数据集中的57例UTUC患者,AdipoR1(P=0.000 4)、AdipoR2(P=0.000 4)、IL-6(P=0.005 0)、IL-10(P=0.001 7)、IL-10RA(P=0.008 1)在肌层浸润性肿瘤中呈高表达。生存曲线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L-10RA高表达是无膀胱复发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44,HR=0.996,95%CI:0.992~0.998),GSE134292队列数据也同样验证了这一点(P=0.014,HR=0.515,95%CI:0.304~0.873)。结论: AdipoQ、AdipoR1、IL-10及IL-10RA在肌层浸润性肿瘤中呈高表达,表明AdipoQ和IL-10及其受体参与肿瘤进展过程。IL-10RA高表达是UTUC患者术后无膀胱复发生存的保护性因素,预示其在肿瘤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鼠疫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分布、动物区系组成、宿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种群结构以及动物鼠疫的流行动态.方法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及生物化学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准噶尔盆地共有小型哺乳动物7科11属17种,其中啮齿动物13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类8科10属19种;大沙鼠洞群平均覆盖率22.5%,洞群平均密度15.9个/hm2,洞群平均栖息率为70.2%;在大沙鼠洞群鼠类群落中,大沙鼠占总捕获数的72.9%,子午沙鼠占24.5%;夜行鼠类群落中,子午沙鼠占总捕获数的64.0%,三趾跳鼠占15.1%.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中大沙鼠的染蚤率最高,为84.9%;染蚤种类有16种,总蚤指数为8.58,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准噶尔荒漠啮齿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平均阳性率5.5%.其中,大沙鼠阳性率12.1%,占阳性总血清的94.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7%和0.9%;自大沙鼠、子午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臀突客蚤、同形客蚤指名亚种、长吻角头蚤和簇鬃客蚤共分离出鼠疫菌26株,其中自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24株,占92.3%;该区域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是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对小白鼠强毒.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涉及整个准噶尔区域,有12个县(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确定克拉玛依、博乐、吉木萨尔和奇台4个县(市)为鼠疫疫源县(市).疫源地动物、媒介组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主要宿主动物为大沙鼠,鼠疫菌生化型属中世纪型,为中国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全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7野对称式布野与8野对称式布野的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特点,为全段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的计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选择15例全段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2.5岁;病灶直径(2.8±1.3) cm;病灶长度(14.6±3.7) cm。采用Eclipse计划系统,全组处方剂量均为50 Gy,以95%靶区体积达到100%处方剂量为基准,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7野对称式布野与8野对称式布野计划设计方法的主要危及器官的受量。结果 靶区均匀性指数(HI),7野对称式布野与8野对称式布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5±0.01 vs 0.56±0.01。t=-2.092,P> 0.05)。通过比较,全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8野对称式布野肺部V20、V5低于7野对称式布野计划[(21.56±3.26)%vs (25.72±1.65)%、(59.60±6.02)%vs (60.48±6.40)%],其他器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全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