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内科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包根书  史大中  陈根 《地方病通报》2003,18(2):16-17,21
通过比较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以探讨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抗包虫病的作用,将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分别配成不同浓度,加入RPMI 1640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结果显示各用药组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苯达唑和汉防己甲素联合组与阿苯达唑组,汉防己甲素低、中浓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汉防己甲素高浓度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汉防己甲素在体外有明显的抗原头节作用;汉防己甲素体外抗原头节作用与阿苯达唑相当.同时两药联合抗原头节效果明显优于单药组,两药联合可能具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川芎嗪和阿苯达唑单用及联合使用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泡球蚴病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川芎嗪和阿苯达唑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治疗60d后,检测小鼠泡球蚴湿重、脾脏指数、抑囊率、血清TNF-α和SOD含量以及肝组织匀浆中NO和NOS的含量,并对泡球蚴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川芎嗪和阿苯达唑单用及联合使用对小鼠泡球蚴的抑制率分别为66.71%、85.59%和9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20,P<0.05);脾脏指数、血清TNF-α含量、肝脏NO、NOS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14,P<0.05);血清SOD含量川芎嗪组和川芎嗪 阿苯达唑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59,P<0.05)。结论1)川芎嗪和阿苯达唑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2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治疗效果;2)川芎嗪能显著改善阿苯达唑对小鼠肝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砂生槐生物碱抗小鼠细粒棘球蚴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又名西藏狼牙刺、刺柴,豆科槐属。多年生矮灌木,是西藏高原特有植物,具有极强的抗旱、抗风沙等生态适应性和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1]。藏医药记载:砂生槐多以种子入药,味苦性凉,消炎解毒、催吐,主治湿热黄疸、痢疾、赤巴病、虫病等[2]。它是一种宝贵的医用植物资源。为充分开发利用中医药资源,本文试用砂生槐种子提取亲脂性生物碱治疗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观察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别用单频和多频聚焦超声体外照射细粒棘球蚴包囊, 观察对其囊壁的损伤情况。 方法 用羊肝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接种小鼠, 1年后处死, 自腹腔取出包囊, 选择直径约2 cm的包囊40只随机均分4组。对照组剪破包囊壁, 用3%戊二醛固定并立即冷藏。实验A组包囊用2号单频换能器(4 W)照射, 实验B组用2及3号双频换能器(功率分别为4和5 W)同时照射, 实验C组用1、2及3号3频换能器(功率分别为4、4及5 W )同时照射。各组均照射 1 min, 然后立即用3%戊二醛固定并冷藏。用肉眼、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变化。 结果 肉眼见实验组囊壁变厚, 颜色浑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 随超声频数增加囊壁结构被破坏程度加重, 角皮层纤维增粗、紊乱, 生发层细胞核肿胀破裂, 线粒体明显受损, 微绒毛变短, 断裂或消失。部分区域仅剩细胞碎片和破裂的细胞核。扫描电镜观察显示, 随超声频数增加, 囊壁内外表面被破坏程度加重, 最终正常结构被完全破坏。 结论 在体外, 复频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小鼠细粒棘球蚴囊壁损伤明显, 其损伤程度随超声频数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5.
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幼虫寄生于动物或人体内导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绝大多数原发于肝脏,症状与肝癌类似,病死率较高。我国泡型棘球蚴病患者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四川、甘肃和宁夏等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甘肃陇南地区2005-2013年黑热病的发病情况,分析黑热病流行的原因及其受汶川地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2012年黑热病的发病例数,计算发病率,分析地震前后黑热病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在2005-2013年期间,陇南地区黑热病总发病数为825例,年发病率为3.36/10万;黑热病年发病人数在2005-2008年期间有明显上升趋势,2010-2013年期间有明显下降趋势,2008-2010年期间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份(P < 0.01)。结论 黑热病是陇南地区最常见的人兽共患病,汶川地震所产生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利于黑热病流行。因此,本研究充分证明,地震有利于黑热病流行,地震后黑热病应得到更加严格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6MV X线照射对大鼠继发性棘球蚴活性的影响,探讨放射线治疗棘球蚴病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对从大鼠体内分离出的棘球蚴囊分别以10、20、30和40Gy的6MV X线进行照射后,观察棘球蚴囊的超微结构,测定囊液中总蛋白和钙离子含量,并通过草酸盐一焦锑酸盐细胞化学法(PPA)探讨放射线治疗包虫病的机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棘球蚴囊超微结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改变和破坏;囊液总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而钙离子含量明显增高,且以高剂量组更为显著。PPA法显示实验组内质网与线粒体扩张且膜上可见黑色光滑的钙盐沉积。结论6MV X线对棘球蚴囊有一定破坏作用,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皮肤蝇蛆病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1,男,6岁,甘肃省平凉人。2002年10月因头部出现一肿块,伴疼痛、瘙痒,低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肿瘤,后经脑CT排除。于2002年11月7日来本室就诊。体检:患儿枕部有一直径约2.5cm肿块,其上有一小孔,轻轻挤压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和1条乳白色虫体流出,虫体长约1.2cm,宽0.3cm,圆柱形,一端稍尖。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分节,头端有1对黑色口钩,口钩尖端分两叶其后方无弯曲的尖齿,无前气门,第7腹节无刺,气门后面向中心凹入呈漏斗状,无气门裂。经本室鉴定为牛皮蝇一龄幼虫,诊断为皮肤蝇蛆病。患者2,男,农民,甘肃省榆中县人。2002年11月双下肢先后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甘肃省人群包虫病流行状况,为包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甘肃省各地(市)、州经B超或CT扫描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并疑为包虫病的患者,应用快速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包虫抗体。结果检测患者血清21l份,在173份肝脏液性占位病变患者血清中,检出囊型包虫病患者64例;在38份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患者血清中,检出泡型包虫病患者4例。结论甘肃省各地(市)、州存在人群囊型包虫病流行,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首次监测出1例泡型包虫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铁筷子多糖联合阿苯达唑抑制小鼠细粒棘球蚴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铁筷子多糖单独及联合阿苯达唑用药对小鼠继发性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的机制及寻找药物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新途径。方法动物实验共分4组:阿苯达唑组;铁筷子多糖组;铁筷子多糖+阿苯达唑组;对照组。对小鼠继发性感染细粒棘球蚴病药物治疗90d后,检测各组小鼠棘球蚴囊湿重;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铁筷子多糖、阿苯达唑及联合用药组均有抑制小鼠棘球蚴生长的作用(抑囊率分别为38.23%,64.86%和77.54%),其中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病理组织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各治疗组中棘球蚴囊壁组织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破坏。结论铁筷子多糖对小鼠棘球蚴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阿苯达唑联合治疗效果更佳,这可能与铁筷子多糖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有关。联合用药是提高阿苯达唑驱虫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