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科 1995年 4月开始介入治疗工作以来 ,共进行介入手术 36 6例次。现将临床资料及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要点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6 6例患者中男 2 13例 ,女 15 3例 ,年龄 15~ 84岁 ,平均年龄 6 4岁 ,选择性冠脉造影 12 2例次 ,左室造影 91例次 ,确诊为冠心病 99例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5 9例 ,急性心梗 4 0例 ) ,按Gruentzing法行经皮冠脉成形术 ,条件允许者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介入性治疗 171例 ,胰头压迫胆管致高度黄疸 1例 ,肾动脉等其他外周血管梗死 18例。2 护理要点2 1 术前护理2 1 1 稳定患者情绪 :患者入院…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首次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出院后健康增进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PCI术治疗及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复诊和电话回访,观察组实施延续性自我效能干预。随访1年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自我效能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比较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及再住院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自我效能评分、HPLP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能提高首次PCI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促进患者出院后建立健康增进行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50例PCI治疗的心肌梗死病人按入院单双日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制定好的心理护理临床路径表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住院情况及病人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度为94.67%,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0)。[结论]心理护理临床路径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且能降低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专科护理小组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3例,其中观察组4例失访,对照组2例失访,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门诊专科护理小组随访,两组患者均于起搏器植入术后进行为期1~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起搏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上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有下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加显著(P0.05);两组相关疾病知识、康复知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评分均有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一般认知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专科护理小组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中,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起搏器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指导联合舒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心脏康复指导联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6 min步行试验(6MWT)、心脏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6MWT、LVEF、LVESD、LVEDD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脏康复指导联合舒适护理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和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病因和抢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2003年12月935例次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13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护理。结果935例患者中发生心室颤动13例,发生率1.4%,均因观察及时行紧急处理而获抢救成功。结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性,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减少心室颤动的诱因和不良刺激,保证所有抢救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充分认识心室颤动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密切观察术中患者的主诉、心电图及压力变化,准确配合医生实施抢救,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血管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发生置管反应与血管管径及液体性质有无关系。方法:94例心血管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时使用浅静脉留置针335例次,按置管部位分为手足背小静脉及四肢大静脉组,根据输液的性质分为高渗液组及非高渗液组,对各组之间置管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手足小静脉发生静脉炎、总置管反应高于大静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输液不畅及液体外渗也显著高于大静脉组。高渗液组除输液不畅两者之间无差别外,静脉炎、液体外渗及置管反应总发生率均高于非高渗液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血管老年病人静脉输液尤其滴注高渗液时,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应选择四肢大静脉。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PTCA术前后Ptfv_1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我们在多巴胺升高血压下,对1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施行PTCA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