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有的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弊端,限制了合格人才的培养.课题组在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提出了"教学与科研并重、厚德与精术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并对具体的做法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做出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系关节内骨折,是青壮年严重损伤之一,我院自1992~1996年采用横断尺骨鹰嘴入路对12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手术复位固定。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病人中,男8例,女4例;最大年龄54岁,最小18岁,平均29岁。...  相似文献   
3.
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作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减压及膨胀式椎间融合器(B-Twin)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5.
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系关节内骨折,是青壮年严重损伤之一,50~60岁的患者也时常可见。恢复关节面的平整,骨折的牢固固定,早期可进行肘关节伸屈活动,是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条件。我院于1992~1996年采用横断尺骨鹰咀入路对12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手术复位固定,取得了满意效果。现...  相似文献   
6.
肢体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肢体主要血管损伤是创伤外科的急症之一。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常常关系到病人安危、肢体的存活及功能的康复。我院自 1985年 2月~ 1995年 12月共收治肢体主要血管损伤病人 48例 (包括主要静脉 6 8条血管 )除 2例月国动、静脉损伤 ,1例股动、静脉损伤病人 ,因肢体缺血时间过长 (超过 2 0小时 )截肢 ;2例股动、静脉损伤死于其它并发症外 ,余获成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48例 ,男 39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32岁 (6~ 5 4岁 ) ,损伤部位、数目、原因分别见表 1、表 2 ,受伤距手术时间 ,最短 1小时 ,最长 19小时。表 1 血管损伤的部位及…  相似文献   
7.
腾药是根据清代《医宗金鉴》的古方衍变而来的,腾药热敷属中医外治法中熨法的范畴,它是通过温热效应及药物离子渗透作用直接应用在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对骨科的常见病和慢性病疗效明显。现就近年临床运用腾药疗法的经验体会加以总结,供同仁参考。 1 腾药离子导入疗法 1.1 腾药的组成 腾药主要由伸筋草、青风藤、防风、独活、桂枝、川芎、赤白芍、透骨草、大青盐、骨碎补、川牛膝、红花、当归、续断、乳香、没药等中药组成。 1.2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人体各部位的软组织闪、扭损伤,如腰扭伤、踝扭伤;慢性劳损引起的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病人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病人多数是老年人 ,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对药物有不同的理解 ,这直接关系到药物的治疗效果。护士对病人给予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 ,使病人掌握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与自我观察护理 ,对发挥药物疗效 ,减轻药物副作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临床资料本组247例病人中 ,冠心病9  相似文献   
9.
赵春茂 《山东医药》2010,50(30):8-8
2006—2009年,笔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后路RSS椎弓根钉内固定、椎(根)管减压复位、后外侧植骨融合(PL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行后路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减压复位、PLF手术治疗的I度和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前相比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效果优30例,占71.43%;良8倒,占19.04%;可4例,占9.52%。优良率迭90.48%。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植骨愈合良好。结论:此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可明显改善症状,有效复位,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