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长跑有氧与无氧训练对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有氧与无氧训练对田径运动员血细胞指标的影响 .方法 上海市中长跑队专业运动员 12名进行有氧训练 ,14名进行无氧训练 ,分别在训练前、后进行血细胞检测 .结果 ①两组训练后白细胞 (WBC)总数均显著升高 (p <0 .0 1) .中性粒细胞 (NEUT)和淋巴细胞 (LYM)绝对值也呈明显上升 .②两组运动后红细胞 (RBC)和血红蛋白 (Hb)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轻度增大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降低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变化甚微 .③血小板 (PLT)训练后也呈明显上升 (p <0 .0 5 ) .结论 不同的运动训练方式对血常规指标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长跑有氧与无氧训练对血浆电解质及部分微量元素的影响 .方法 上海市及上海体院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 ,根据个人运动专长 ,安排相应专项训练 ;12名进行有氧训练 ,14名进行无氧训练 ,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静脉血 ,检测血乳酸等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铁、铜的水平 .结果 ①两组训练后 ,血乳酸、Na、Cl及无机磷(P)水平均显著升高 (p <0 .0 1) ;无氧组训练后 ,血清总钙 (Ca)及血清铁 (Fe)水平均显著升高 (p <0 .0 1) .②两组训练后 ,Cu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1,下降幅度均达 35 %以上 ) ;无氧组训练后 ,K水平有下降趋势 (p =0 .0 6 ) .③有氧组训练后 ,乳酸升高与K水平呈显著相关 ((r=- 0 .6 73,p <0 .0 5 ) ;无氧组训练后 ,乳酸升高与Mg水平显著相关 (r=0 .5 5 1,p<0 .0 5 ) ,与Na水平呈极显著相关 (r=0 .731,p <0 .0 1) .结论 ①有氧、无氧训练对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明显不同 .②无氧训练较有氧训练更需注意运动后电解质紊乱 ,尤需注意运动后血钙水平的升高及血钾水平的下降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长跑有氧与无氧训练对血浆电解质及部分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上海市及上海体院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根据个人运动专长,安排相应专项训练;12名进行有氧训练,14名进行无氧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静脉血,检测血乳酸等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铁、铜的水平.结果①两组训练后,血乳酸、Na、Cl及无机磷(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无氧组训练后,血清总钙(Ca)及血清铁(Fe)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②两组训练后,Cu水平显著下降(p<0.01,下降幅度均达35%以上);无氧组训练后,K水平有下降趋势(p=0.06).③有氧组训练后,乳酸升高与K水平呈显著相关((r=-0.673,p<0.05);无氧组训练后,乳酸升高与Mg水平显著相关(r=0.551,p<0.05),与Na水平呈极显著相关(r=0.731,p<0.01).结论①有氧、无氧训练对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明显不同.②无氧训练较有氧训练更需注意运动后电解质紊乱,尤需注意运动后血钙水平的升高及血钾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的窗口。门诊检验科人流量大,医务人员工作繁忙。更好地为门诊患者服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硬件、人员及与患者的沟通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门诊检验科服务质量的原因,就门诊工作流程的改进谈体会。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局限性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有BCA法、Lowry法、考马斯亮蓝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试剂盒中,最常用的标准品是牛血清白蛋白(BSA)。本文探讨合理选用蛋白质定量方法及标准品的选择原则。1 材料和方法1.1 试剂 牛血清白蛋白、卵白蛋白、溶菌酶、胰酶抑制剂,均为Sigma公司产品;胃蛋白酶  相似文献   
6.
实时定量PCR应用中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时定量PCR是利用PCR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荧光强度进行实时检测的定量PCR反应。目前,该方法已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探讨优化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叔丁醇治疗SD大鼠硒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叔丁醇外用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模型(模拟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作用. 方法:建立SD大鼠硒性白内障模型,并将实验大鼠右眼作为药物干预组,左眼作为对照组;用自行配制的叔丁醇外用滴眼液(浓度分别为25、50、75 mmol/L)按时滴眼(1滴/次,3~5次/d);每日进行肉眼观察,并于用药后第5日及第10日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双眼晶状体核性病变,每日用游标卡尺(最小刻度值0.02 mm)测量大鼠双眼晶状体核性斑块最大直径的改变.另选未建模的SD大鼠,用100 mmol/L的叔丁醇滴眼液滴眼(1滴/次,3~5次/d),观察药物有无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 结果:硒性白内障大鼠用药眼晶状体核性混浊斑块直径小于对照眼(P<0.01);用药眼核性混浊斑块混浊程度低于对照眼;叔丁醇滴眼液毒性低,刺激性小. 结论:叔丁醇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硫苏糖醇对大鼠硒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行配制的二硫苏糖醇(DTT)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模拟老年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出生后12 d的SD乳鼠(约25 g )行皮下注射Na2SeO3(0.2 ml/次,隔天注射1次,共计3次,累计剂量约210 μg),注射开始后6 d,将发生硒性白内障大鼠左眼设为对照组,右眼作药物干预组,滴眼4次/d(分别滴入生理盐水及25 mmol/L的DTT),每次1滴,持续用药3周;定时对大鼠双眼散瞳作裂隙灯检查,以游标尺测量大鼠眼晶状体核性斑块最大直径变化.另取硒性白内障乳鼠分别设为DTT(n=89)、吡诺克辛(PDE,n=22)及吡诺克辛钠(PSED,n=24)干预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45),分别使用25 mmol/L DTT、日本产吡诺克辛滴眼液、国产吡诺克辛钠滴眼液.滴眼4次/d(同组乳鼠左、右眼滴相同的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次每只眼1滴(约40 μl),持续用药3周.定时散瞳后,用裂隙灯检查大鼠双眼皮质病变、混浊程度.结果:(1)DTT滴眼液可以明显抑制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核性混浊斑块的发展;(2)DTT滴眼液可以有效降低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伴发皮质混浊的发生率;(3)DTT滴眼液抗硒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效果优于其他临床常用的抗老年性白内障药物PDE和PSED.结论:DTT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重要的任务之一。综合国内外的现状和经验,在研究生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绝对定量实验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优化实验反应条件 ,使实时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绝对定量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方法 建立质粒标准品作为外参照 ;以管家基因GAPDH作为内参照 ,并对Mg2 、引物与探针比例、Buffer等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条件后 ,RT PCR反应的扩增效率接近了理论最佳值 ,并可使靶基因与管家基因扩增效率保持一致 ,保证了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 为了获得可靠、重复性好的实时RT PCR绝对定量结果 ,应对实验方法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