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爱梅 《家庭护士》2007,5(6):40-41
成分输血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1].但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在输注成分血时,因剂量不易掌握(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有时每次只需输15 mL~20 mL,而我院血袋最小规格为100 mL),速度不易控制(输注速度最慢要求4mL/h),另因早产儿在出生后前几天,不显性失水量大及入量不足,可引起高渗脱水而导致高钠血症[2],输血前后生理盐水用量要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生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到笔者医院进行实习的护生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例数和原因.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生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例数及性质较之前有明显降低.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降低护生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3.
成分输血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1]。但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在输注成分血时,因剂量不易掌握(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有时每次只需输15mL~20mL,而我院血袋最小规格为100mL),速度不易控制(输注速度最慢要求4mL/h),另因早产儿在出生后前几天,不显性失水量大及入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病人对保护自己的就医权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的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1]。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既是衡量外科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又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2]。  相似文献   
5.
对新生儿进行行为神经测定可以了解新生儿行为及神经系统情况。鲍秀兰教授等根据近年最具有代表性的新生儿行为和神经测定方法(美国Brazelton和法国Amiel-Aison),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20项(NBNA)。本研究应用NBNA测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及正常新生儿50例,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选择1998年6月至12月出生于我院产科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男14例,女16例,在生后第5~7天时查血清胆红素为(263.41±29.51)μmol·L1。除血清…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病人对保护自己的就医权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的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1]。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既是衡量外科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又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2]。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血糖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1-09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6例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对到急诊科就诊的中老年患者,特别是伴有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立即监测快速末梢微量血糖,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宁爱梅 《家庭护士》2009,7(15):1385-1386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特级、一级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和持续改进特级、一级护理护理质量一直是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2007年底我院护理部根据<山西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评价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特级、一级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标准,于2008年1月实施并逐步完善.现将实施过程及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宁爱梅  范信 《工企医刊》2001,14(3):41-42
婴儿捂热综合征是儿科急危症之一。我科于1994年11月~2000年3月共收治婴儿捂热综合征78例,经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48例,女30例。1个月~3个月56例,4个月~6个月22例。春运期间发病为主,乘车旅客54例(69.2%)。全部病例均有较长时间的捂闷史或衣被包裹过多情况。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或体温不升,大汗淋漓,脱水症,以及不同程度的脑、心、肺、肾等多脏器功能受损,其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急救学组1995年6月拟定的多系统器  相似文献   
10.
郭文霞  卢素芳  宁爱梅 《全科护理》2011,9(35):3257-3258
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1],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减少化疗药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为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带来了福音。2009年1月,我院开始引进该技术,但由于PICC是盲穿,病人血管具有个体差异,置管过程中常会出现导管异位,即PICC导管不位于上腔静脉,文献报道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2.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