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血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感染检测结果及意义。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6月在我区第一人民医院2026例输血前患者所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抗-HIV)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sAg阳性者109例(5.38%);抗-HCV阳性者34例(1.68%);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7例(0.35%):抗-HIV阳性者0例(0.00%)。结论输血前的血清标志及传染性指标检测检测结果不仅可以提供客观依据,避免日后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有助于患者及早了解病情并及时治疗,还可预防院内疾病的传染,提醒医务人员及患者在手术、输血治疗或其他侵入性检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ALT水平不能作为献血员HCV感染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HCV感染情况与ALT水平的相关性 ,了解ALT作为HCV感染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HCV阴性、阳性组献血员ALT阳性率 ,及HCV阳性组不同因素影响ALT结果 ,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ALT阳性率在不同HCV阴、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CV阳性组ALT阳性率在不同性别组 ,年龄组无差异 (两组结果均P >0 0 5 ) ,在不同献血次数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献血次数可影响ALT水平 ,。性别、年龄对ALT无影响 ,HCV感染与ALT无相关性 ,ALT不能作为HCV感染窗口期献血员的排除  相似文献   
3.
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动态观察血栓性疾病患体内的D-二聚体的水平,以便指导临床用药及病情预后的判断.方法:对113例血清标本有乳胶凝集法进行D-二聚体的检测,并作结果分析.113例检测对象中正常对照组20例,患组93例,结果: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患组阳性率67%-100%,结论:血栓性疾病患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它是血栓性疾病的一个理想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4个月内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频率与献血员外周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从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选取69名24个月内捐献机采血小板量为6~28个治疗量的献血者作为观察组(平均每个治疗量血小板计数≥2.5×1011个),采集献血员末次捐献机采血小板前的静脉血;选取71名未捐献过机采血小板的健康无偿献血员作为对照组,采集献血员全血样本.检测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例(PLCR).比较两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结果,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PLT、MPV、PDW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P-L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体检时要结合PLT、MPV、PDW、P-LCR等血液学参数,综合考虑献血者机体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5.
顺德地区RhD阴性供者信息库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地区RhD阴性血型分布状况,创建RhD阴性供者信息库,合理制备和保存RhD阴性成分血。方法采集无偿献血者标本,用血型血清学方法筛选RhD阴性供者,并进行RhD阴性鉴定和CcEe表型分型,创建RhD阴性供者信息库。按计划制备并用深低温等技术保存RhD阴性成分血。结果1998年10月~2008年12月共筛查无偿献血者147464例,最后鉴定为Rh(D)阴性供者340例(0.23%)。其中A型92例(27.06%);B型86例(25.29%);0型138例(40.59%);AB型24例(7.06%)。表型ccdee和Ccdee占84.41%。10年向临床供应RhD阴性血363U。结论建立RhD阴性供者信息库,为输注RhD阴性血的患者,特别是已产生同种抗体患者,提供RhD和CcEe表型相配合的供者血液,有效预防因Rh抗原同种免疫反应所致的各类溶血性输血反应,提高血液输注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贮存温度波动与冰冻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交  夏传友  贾璋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24-1225,1227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保存温度波动与冰冻血小板不可逆聚集情况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2008年共1842袋冰冻血小板在保存期间不同温度波动范围与融化后发生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冰冻血小板保存温度分别在-80-60℃和-80-50℃范围波动,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发生率分别为6.39%和31.21%,保存温度在-80-70℃范围波动的对照组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发生率为2.25%,前两种保存温度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存温度在-80-50℃范围波动,手采和单采两种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单采冰冻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的发生率为72.97%,手采冰冻血小板不可逆聚集为18.33%,二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3,P〈0.01);保存温度在-80-60℃范围波动,单采与手采两种冰冻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结论当冰冻血小板保存温度分别在-80-60℃和-80-50℃波动时,融化复苏后血小板不可逆聚集有较高的发生率,在-80-70℃范围波动时,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发生率较低-80-70℃的温度范围可以作为目前采供血机构保存冰冻血小板选择温度条件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动化酶免检测系统与手工酶免检测的对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自动化连体设备和常规单元分体设备的酶免检测的效果.方法4种样本组分别用TECANRSP200/8,BEHRINGIII自动连体设备(自动检测)和常规单元设备(手工检测)来进行HBsAg,抗-HCV,抗-HIV酶免检测,对试验的精密度加以分析.结果应用自动检测的试验结果与手工检测的试验结果相比,HBsAg,抗-HCV,抗-HIV3项孔间精密度和板间精密度均显著提高.结论ELISA自动化检测可提高血液检测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自动化酶免检测系统与手工酶免检测的对比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自动化连体设备和常规单元分体设备的酶免检测的效果。方法 4种样本组分别用TECAN RSP200/8,BEHRINGIII自动连体设备(自动检测)和常规单元设备(手工检测)来进行HBsAg,抗-HCV,抗-HIV酶免检测,对试验的精密度加以分析。结果 应用自动检测的试验结果与手工漆检测的试验结果相比,HBsAg,抗-HCV,抗-HIV3项孔间精密度和板间精密度均显著提高。结论 ELISA自动化检查可提高血液检测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自动微量板法在Rh抗原筛查中应用的科学性。方法以试管法为标准,分析全自动微量板法筛查Rh抗原的准确度和敏感性。结果微量板法筛查1976位献血者的Rh抗原一次性扫描判读准确率为99.87%,全自动微量板法测定IgM抗-D、抗-E、抗-C、抗-c、抗-e血清最高稀释倍数分别为:64、64、32、32、32,手工试管法分别为:64、64、16、32、32。结论使用微量板法筛查Rh抗原具有准确率高,敏感性良好,试剂用量较少且快速、方便适合对献血者Rh抗原大批量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区在肾癌患者尿沉渣中DNA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提取76例肾癌(肾癌组)和38例非肾癌(对照组)患者术前尿沉渣中的DNA,经亚硫酸氢钠修饰后,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对DNA进行扩增,将MSP产物进行凝胶电泳观察分析甲基化情况。结果肾癌组患者hTERT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hTERT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尿沉渣中hTERT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肾癌发生相关,并且其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有助于肾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