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由遗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疾病,其房角关闭的机制尚不清楚。对PACG相关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探明PACG的发病机制,同时对PACG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及多中心合作的发展使得近年来国内外对PACG的易感基因研究越来越多。文章对PACG相关的研究背景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PACG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体C1q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56例AID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补体C1q、核酸荧光染色技术(DIFF通道)和激光流式分析技术(WBC/BASO通道)双方法检测白细胞总数(WBC)、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改良魏氏法检测血沉(ESR),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补体C1q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平均水平下降[(171.58±37.22 vs 192.08±27.85)mg/L,P0.05],补体C1q在其他AID升高,其中类风湿关节炎(RA)与对照组相比[(230.17±65.29 vs 192.08±27.85)mg/L,P0.05];WBC水平在AID中有所升高,但敏感性不强;CRP、ESR在AID中均明显升高(P0.05),补体C1q、CRP和ESR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3(P0.01),呈中度相关;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SLE、RA、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患者补体C1q不在正常范围内的总阳性率分别为44.23%、60.00%、73.33%、51.72%,其低值阳性率分别为9.62%、53.33%、16.67%、13.79%,其高值阳性率分别为34.62%、6.67%、56.67%、37.93%。结论补体C1q水平的变化及CRP、ESR的升高对AID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补体C1q、CRP及ESR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补体C1q是一个炎症反应指标,联合检测对临床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