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临床上有些病人由于长期应用静脉输液疗法,常易引起静脉炎,特别是从静脉注射抗癌药物,如丝裂霉素、阿霉素等,引起静脉炎更常见.一旦出现静脉炎,血管则变成红色或褐色,呈条索状或局部肿胀疼痛,造成病人痛苦,导致静脉穿刺困难.笔者用自制的中药局部外敷治疗本病,经临床实践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240例(观察组)及22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瘤患者(对照组),对其术前高频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0例甲状腺癌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230例(95.83%),其中乳头状癌120例、滤泡状腺癌73例、未分化癌27例、髓样癌10例;误诊为甲状腺瘤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4.17%)。观察组低回声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等回声者、高回声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强回声者比例两组无显著差异;观察组2~3级血流者比例及阻力指数(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如低回声、小钙化灶、高RI,此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液常规检验是临床实验室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是许多疾病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所以做好血液常规分析前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医疗器械的不断进展,在医学检验工作中,全自动分析仪代替了大部分手工工作,但血涂片是不可被取代的。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9岁。因下腹坠痛伴发热2d来院就诊。查体:耻骨联合至脐下方触及一肿块,大小约11cm&#215;8cm&#215;7cm,质地较软,活动度差,轻压痛。双颈部、腋窝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下腹部稍膨隆。实验室检查:WBC7.3&#215;109/L,N75.9%,血AMY:56U/dL。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胸片正常。超声检查:肝、胆、脾、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于脐正下方与膀胱顶部之间探及一大小约9.8cm&#215;6.8cm&#215;7.5cm不均质低回声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肿物内见线状强回声及气体回声。膀胱顶部受压,膀胱壁相应稍增厚(图1)。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物内部探及点状及短线状稀疏血流信号。超声诊断:下腹部实性肿物(考虑病变来源于肠道)。术中所见:膀胱与脐之间有一大小约12cm&#215;8cm&#215;7cm的囊实性(以实性为主)肿瘤,其下方有一直径约2cm大小的穿孔。乙状结肠系膜、小肠及大网膜将肿瘤包绕。分离肠管及网膜与肿瘤之粘连,吸尽腹腔内混浊渗液约200ml。切除部分膀胱顶部,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脐尿管黏液腺癌。讨论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在我院尚属首例,国内此类病例文献极少。据资料报道,脐尿管癌发病率仅占成人肿瘤的0.01%...  相似文献   
5.
万淑华 《当代护士》2016,(12):63-64
总结了本院收治的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原因,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食管癌术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医护人员及工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高龄患者原有肺部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未规范使用抗生素;未充分评估应用制酸剂;胃-肺感染途径的存在。认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执行手卫生规范,积极治疗肺部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这些都是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万淑华 《吉林医学》2010,31(8):1046-1047
现代农用有机磷农药种类繁多,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农药,我国常有的有机磷农药达数十种,以杀虫药应用最广泛,有机磷杀虫剂具有毒力大,用药最小和杀虫谱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护理。结果老年患者对住院满意率大大提高。结论认真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加强护患双向沟通,实施因人而异的护理服务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改良的夜查房模式,更好地发挥夜间值班护士长的职能,降低夜间高发时段的护理风险,提高夜间护理质量.方法:坚持每天由2名护士长值班,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分组并制定夜查房轮转表,值班时间为18∶00~8∶00,查房内容由护理部以量化表格形式打印出来,值班者严格按检查项目进行检查.查房考核结果与科室护理考核和护士长工作质量考核直接挂钩.结果:改良后的护士长夜查房制度细化并规范了护理流程,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减轻了当班护士压力,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保证了护理质量及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价值。 方法 对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良性46例,恶性14例)行CDFI和CDE检查,了解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分布情况。 结果 血流显示率在CDFI及CDE中分别为65.0%和90.0%,CDE较CDFI提高25.0%(P〈0.05)。甲状腺恶性肿瘤CDFI及CDE大多数表现为血流丰富,且肿瘤内部血流多于肿瘤周边血流,显示率分别为69.2%和76.9%;良性肿瘤大多数表现为血流稀疏,且肿瘤周边血流多于肿瘤内部血流,显示率分别为69.2%和76.9%,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CDE在甲状腺肿瘤血流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上优于CDFI,但二者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意义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巨大子宫肌瘤变性的声像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的良性肿瘤。为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肿瘤,好发于中年妇女,常见年龄为35~50岁。本文报道应用日本Aloka SSD—630型、MEDISON SONOACE 500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5MHz诊断我院住院病人50例(年龄35~55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旨在探讨B超对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超声与病理符合率为98%。提示超声与病理有密切关系。 病例1:女40岁,2年前自觉下腹有一鸭蛋大包块,外院B超及妇科检查均为“子宫肌瘤”,因无不适,未予重视。近半年来,因包块增长迅速,自感下蹲时呼吸较困难,伴下肢轻度浮肿,当地CT检查提示腹盆腔巨大实性占位,故来我院就诊。体查:腹部极度膨隆,如足月妊娠,两下肢浮肿,子宫、附件、包块触诊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