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5篇
外科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侧唇唇缘红唇肌瓣再造双侧唇裂患者唇珠及唇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任战平  李锦峰  刘建华  文抑西  文星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59-1061,i0008
目的:利用侧唇重要的解剖学指标,再造双侧唇裂人中部唇缘及唇珠,探求一种有效的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唇缘及唇珠的方法。方法:2000年~2005年本院收治的唇裂患者中,双侧唇裂患者76例,男性54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19岁,最小4/12岁。通过设计侧唇唇缘红唇肌瓣,旋转于前唇下方重建唇弓缘,该瓣末端红唇粘膜肌瓣再造唇珠的方法修复。结果:术后患者无1例裂开,无明显的口哨畸形,口轮匝肌连续完整,唇弓缘连续,唇弓自然生动,形态好。红唇丰满,红线连续,唇珠突翘明显。结论:唇缘红唇肌瓣可以较好地修复双侧唇裂下部重要解剖结构,唇缘红唇肌瓣的设计切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唇鼻同期整复术结合术前鼻模矫正对双侧不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10例在早期行鼻模矫正的唇裂患儿在矫正前(T0)、唇鼻手术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半年(T3)分别拍摄面部仰头位照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双侧鼻孔及鼻小柱的对称性。结果:T0-T1双侧鼻孔的高度、宽度的对称性差异改变明显(P0.05),T1-T2鼻孔高度的对称性上差异明显(P0.05),T1-T2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差异明显(P0.01),鼻小柱的倾斜度各个阶段之间改善明显(P0.05)。结论:应用唇鼻同期整复术结合鼻模矫治对于双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初步探讨唇腭裂患者汉语普通话代偿性构音(compensatory articulation,CA)的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对110名腭裂术后患者的语音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主观判听和鼻咽纤维镜检查的方法对患者的腭咽闭合功能进行评估,分析不同腭咽功能CA的发生情况;根据语音主观判听的记录结果,从音韵的角度,对代偿性发音进行研究。结果:腭咽闭合不全者60例中30例(50%)存在CA,腭咽闭合完全者50例中8例(16%)存在CA。从发音方式上来讲,CA好发于送气音/p/、/t/、/k/、/q/、/c/、/ch/;从发音位置上来讲,CA在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的发生率较高。结论:CA是音韵错误,在语言治疗和评估时应该加入音韵的分析内容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出一种正颌外科手术数字化定位方法。方法: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设计基于分离骨段表面特征与空间位置关系的定位板,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完成数字化定位板的制造,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设计制作出SSRO骨表面划线和定位模板,骨表面定位板可以较为精确的对各骨段间定位,在三维方向贴合良好。结论:骨表面定位板提高了术后骨段间的精确性,是一种较为方便易行的正颌外科辅助定位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颌骨的定位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采用术前鼻模矫治(PNM)结合唇裂手术初期鼻矫正术治疗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行 PNM单侧不完全唇裂患儿为治疗组;对照组35例未行术前治疗。在矫正前(T0)、唇裂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1月(T3)、术后1年(T4)分别拍摄鼻部照片,测量分析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小柱倾斜度的对称性的变化。结果:T0-T1、T1-T2,患者的鼻孔高度、鼻孔宽度和鼻小柱偏斜度明显改善(P <0.05),在 T2-T3与 T3-T4,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NM结合唇裂手术初期修复鼻畸形可明显改善鼻部对称性,提高单侧不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对牙槽突裂植骨术后进行三维结构定量分析并探讨牙槽裂移植骨吸收的特点。方法:35例患者均在术后1周、1月、3月、6月、12月进行CBCT扫描,对牙槽突裂移植骨体积三维方向分割测量,并计算移植骨量比率。结果:移植骨量比率在牙槽嵴顶,鼻底以及腭侧部位减少较为明显。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术后3月,术后6月基本稳定。结论:CBCT及其相关软件分析可对移植骨的三维结构进行精确的定位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扩弓后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的骨移植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畸形患者扩弓后骨移植修复的效果,为唇腭裂序列治疗后期正畸和正颌外科治疗提供临床基础。方法:对23例恒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伴发牙弓狭窄的牙槽突裂畸形患者进行快速扩弓并保持半年后,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颗粒移植修复进行研究,对术后随访的X线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临床应用该方法治疗23例牙槽突裂患者,术后随诊3个月以上,临床观察牙槽突裂已修复,X线片显示骨密度接近正常骨质,移植骨块清晰可见,有较好的术后愈合效果。结论:正畸扩弓技术牙槽突裂骨移植修复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矫治伴有牙槽突裂的上牙弓缩窄畸形的唇腭裂患者,应在植骨手术前行扩弓治疗。  相似文献   
8.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唇腭裂多学科序列治疗专家共识,对提高我国的唇腭裂治疗水平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21家医疗单位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唇腭裂的外科前治疗,唇、腭裂的外科修复,正畸治疗,牙槽突裂的植骨修复,唇裂鼻畸形的整复,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二期整复,腭裂术后穿孔的处置,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与治疗,语音治疗,腭裂分泌性中耳炎的处置,颌骨畸形的外科矫治,心理评估和咨询及围手术期的护理等治疗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达成一致意见。其中对唇裂、腭裂、牙槽突裂和腭咽闭合不全的外科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对语音治疗、正畸治疗和颌骨畸形牵张成骨等主要方法的应用也形成了共识。笔者希望通过这一努力,能够引导更多医护人员参与唇腭裂序列治疗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工作,最终形成中国唇腭裂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9.
口内进路下颌角及咬肌肥大矫正术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了避免面部留有切口疤痕,寻找出一种简单方便的回内进路手术方式。方法:口内进路、用skruber摆动锯截除肥大的下颌角,来复锯经日内补充截除骨断面下部骨突起及部分骨下绿,再用长柄骨磨头进一步磨改。结果:12例患者面形改善明显。结论:下颌角及咬肌肥大采用正颌外科技术经单纯的日内进路不需作辅加切口即能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计算机及WINCEPH软件测量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骨性安氏III类错(牙合)效果的稳定性。方法:62例骨性安氏III类错(牙合)患者36例接受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26例接受下颌升支垂直骨切开术(intraoral vertical ramus osteotomy,IVRO),分别在手术前(T0)、手术后1个月(T1)、手术后6个月(T2)、手术后18个月以上(T3)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利用计算机测量其各个阶段12个测量点矢状向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SRO术后出现与手术目的相反方向的复发;IVRO术后出现与手术目的相同方向的移位,无明显差异。结论:SSRO和IVRO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术后移位率无明显差异,临床上选择哪一种术式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