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利用应用放射造影术对胰腺头部动脉进行三维重建,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28排螺旋CT对2例新鲜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胰腺头部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 2例标本灌注全部满意,管道连续、饱满圆滑、无伪影,构建的数字化胰腺头部动脉可视模型,其形态逼真,能随意旋转、放大和缩小。结论采用聚乙烯醇-氧化铈血管造影术可构建理想的胰腺头部动脉血管网3D可视化模型,为系统研究人胰腺头部动脉血管网的形态结构和血供分布提供了血管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应用计算机辅助解剖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属于形态学科,涉及大量的名词、概念、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非常复杂,学生难学,教师难教,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解剖医学教育模式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紧密联系临床,引入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在局部解剖操作中发现2例胸骨肌(M.sternalis),一般报道单侧多于双侧,男性多于女性[1],现将此2例报道如下.   1 标本资料   男尸,约60岁,切开皮肤、浅筋膜和深筋膜,在胸大肌表面胸骨两侧出现变异肌肉(图1),即胸骨肌,两肌均为带状扁肌,呈倒“V”型,其上端细腱在胸骨角处汇合后向上止于颈静脉切迹,与胸锁乳突肌胸骨端相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构建女性原位子宫动脉血管3D可视化模型和研究子宫动脉血管的结构特征。方法采用聚乙烯醇-氧化铈血管造影术进行2例女尸盆腔动脉血管灌注,X线平位摄影、64排螺旋CT扫描后采集数据,导入计算机Mimics10.01重建软件进行子宫动脉血管3D可视化模型构建,观察子宫动脉血管的形态及血供分布情况。结果①构建的子宫动脉血管三维模型图像清晰,管道饱满,立体空间感强,均能清晰地显示子宫动脉的4级以上血管,各级分支血管的形态、走行、分布及各血管间的吻合显影清晰,效果满意。2例子宫及附件无实质性病变,为正常子宫。②清晰显示子宫动脉血管网的构建特点:子宫动脉自主干依次发出膀胱支、输尿管支、上行支、下行支等分支动脉;上行支较粗呈弓状沿子宫体侧缘迂曲上行,至宫角处分为宫底支、输卵管支和卵巢支,主要向子宫体和子宫附件供血;下行支较细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段,但分布于阴道的血管较少;子宫动脉通过其卵巢支与卵巢动脉相交通;同时子宫动脉的供血还存有着明显的同侧倾向,双侧子宫动脉在子宫的中轴线处有少量细小的交通支。结论采用聚乙烯醇-氧化铈血管造影术盆腔动脉血管灌注可构建理想的子宫动脉血管网3D可视化模型,为系统研究人子宫动脉血管网的形态结构和血供分布提供了血管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混合式学习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混合式学习"也即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结合,是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2])。局部解剖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际应用性,因此实验教学是局部解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占  相似文献   
6.
<正>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1-2])。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医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目的要求。目前我国尚无一套统一的教学模式,各院校都在进行摸索和改革中~([3-6])。自2006年来,我们尝试构建立体化局部解剖学实践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现实+虚拟,解剖+临床,传统+创新,专业+人文的立体教学模式。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应用放射造影术进行数字化虚拟肝脏及其管道三维可视化重建研究。方法:采用4例新鲜肝脏标本进行聚乙烯醇-氧化铋造影填充剂管道灌注,经64层螺旋CT无间断连续扫描后,获得肝脏断层图像数据集加以数字化处理,利用Mimics10.01、3D-Doctor、Amkira4.1等电脑软件,构建数字化虚拟肝脏模型及其管道三维可视化重建,并对其各管道进行图像质量评估。结果:(1)4例标本灌注全部满意,管道连续、饱满圆滑、无伪影,构建的数字化肝脏可视模型,其形态逼真,能随意旋转、放大和缩小;肝内管道系统的空间结构与外形的三维关系显示清晰,将肝脏外形与内部管道透明成像显示,可进行虚拟肝切实验;(2)肝内管道显影清晰,肝静脉显示级数为(11.7±0.81),门静脉显示级数为(11.8±0.76),胆管显示级数为(10.1±0.98),肝动脉显示级数为(10.2±0.98);管道三维重建图像质量平均优秀率依次为:96.21%、97.05%、97.63%、97.82%;肝内管道图像平均优秀率为97.18%。结论:应用放射造影术,结合螺旋CT扫描可获得精确完整的肝脏数据资料,构建出理想的数字化虚拟肝脏及管道模型,图像质量高、空间立体感强烈,可进行临床术前虚拟肝切实验及数字化网络教学应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已成功运用明胶[1-2]、羧甲基纤维素[3-4]、管道铸型剂[5-6]等,作血管造影剂氧化铅载体进行血管灌注,CT机下无间距连续扫描获得标本图片,结合计算机软件SSPS11.0, Photoshop CS2, DicomWorks 1.3.5, 3D-doctor以及GEHC Microviewer,对人体血管进行3D可视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静脉数量、直径、走行、回流部位、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②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静脉进行观测。③采用64排螺旋CT对10例肝脏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尾状叶静脉内径、数量、走向及毗邻关系。与解剖研究结果比较。结果:固有尾状叶静脉有1~3支,34.38%(11例)有固有尾状叶上静脉,90.63%(29例)有固有尾状叶中静脉,59.38%(19例)有固有尾状叶下静脉。腔静脉旁部静脉和尾状突静脉都为1支,尾状突静脉出现率34.38%(11例)。尾状叶静脉主要汇入到下腔静脉肝后段的左上区(2区)、左中区(6区)、左下区(10区)。其游离部的长度长短不一。结论:了解尾状叶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分布规律,对于提高腹腔镜尾状叶切除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成年女尸剥离胸部皮肤,取去左乳房,没有发现胸大、小肌,切开左乳房,其基底部没有发现任何肌纤维,左胸无胸大、小肌的起点纤维,在左肱骨的大结节,左肩胛骨喙突无胸大、小肌的止点纤维。左侧三角肌的锁骨部特别长和粗大,起点直至左胸锁关节。三角肌从肱骨大结节上端到锁骨部最内的起点,左侧为12.3cm,右侧10.5cm,从大结节上端到三角肌前缘中点的距离,左侧为11.7cm,右侧为5.3cm,三角肌前缘,左侧长22.5cm,右侧长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