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对肝切除术失血量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118例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保留组),50例采用Pringl法行肝门阻断(阻断组),比较2组的手术失血量、接受输血病例的比例、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保留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接受输血患者的比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阻断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l天及第5天,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保留组明显低于阻断组(P〈0.05)。结论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法能有效控制肝断面出血,明显保护了肝脏功能,且并未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组病例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19~64岁,平均41.5岁。其中2例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5例于肝、脾、肠系膜外伤及股骨骨折后发生。创伤或手术后至本病确诊时间最长者65天,最短者2天,平均33.5天。手术方式:6例行胆囊切除术,1例行胆囊造瘘术。术后病理报告:1例胆囊穿孔,5例胆囊坏死或坏疽。本组病例1例死亡(行胆囊造瘘术者),6例生存。  相似文献   
3.
肝脏外伤合并有肝后段腔静脉损伤,极大地增加了临床处理的复杂性。本文将作者所遇5例予以报告并复习有关文献重点讨论肝后段腔静脉损伤的处理。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18~47岁。交通事故致伤4例,坠落伤1例。5例均合并有严重的肝挫裂伤。其中1例腔静脉壁破裂3处,破裂2处的2例,破裂1处的2例。裂口0.8~2.5cm 不等。5例腔静脉破裂口均在第二肝门水平以下。全组中1例合并有股骨干骨折,1例合并有助骨骨折及严重右肾挫伤,1例合并有右肺挫伤、血气胸。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5例中1例经腹切口,3例胸腹联合切口显露肝后间隙,直接修补腔静脉壁破裂口,  相似文献   
4.
1990年~1993年,我院对30例乳房肿块的患者采用GE9800 CT机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淋巴结有无转移,特别是临床不能触及的内乳淋巴结有无转移,乳腺组织内、外肿块的鉴别,皮肤及乳腺后间隙有无改变,能提示明显影像学诊断依据,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现结合典型病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岁~64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1周至5年,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  相似文献   
5.
切除18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缩小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均采用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注药及栓塞剂。手术指征;肿瘤有所缩小,境界清楚,门静脉主干无癌检,肝功能大致正常.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无肝内转移或远处转移病灶。手术方式:除3例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法外,余均为肝门间歇阻断法不规则肝叶切除或肿瘤局部切除术。本组无手术死亡,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到4年,11例仍健在,存活2年以上者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肢骨肿瘤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愈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术治疗,并且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的17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1~45岁。手术部位:股骨9例,肱骨6例,胫骨2例。异体骨长度8~28(16.8±4.0) cm。内固定方式:钢板螺钉8例,髓内针9例。根据异体骨愈合情况分为未愈合组10例(其中异体骨骨折4例、异体骨感染2例),愈合组7例。分析两组间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内固定方式、异体骨长度、是否化疗、术后是否异体骨感染等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0年。骨愈合组7例的平均骨愈合时间为27个月(15~43个月)。未愈组与愈合组患者内固定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髓内针固定是大段异体骨愈合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腓骨骨膜瓣移植覆盖灭活瘤段骨断端在儿童四肢骨肿瘤射线灭活再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8例原发四肢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患儿临床资料,男4例、女4例,年龄9~17(13.6±2.5)岁;骨肉瘤5例,尤文肉瘤、软骨肉瘤、反复复发的侵袭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各1例。均采用瘤段骨扩大切除+术中灭活自体瘤段骨回植术治疗,回植的瘤段骨断端均应用带蒂或游离腓骨骨膜瓣覆盖。肿瘤位于胫骨中上段5例,应用同侧带腓血管蒂腓骨膜瓣逆行转位覆盖瘤段骨远侧断端;肿瘤位于股骨中下段2例、肱骨中段1例,应用游离腓血管蒂腓骨膜瓣移植覆盖近侧断端。瘤段骨为单纯骨干5例,包含关节面3例,长度13~26(18.1±3.9)cm。灭活方法均为术中离体射线灭活。术后定期随访,拍摄X线、CT观察记录瘤段骨体内愈合情况,并观察患肢长度变化。结果 本组8例患儿术后随访12~24(18.8±3.5)个月。8例患儿共有13处断端均获得骨愈合,腓骨膜覆盖的断端平均愈合时间6~10(7.3±1.3)个月,且骨膜覆盖区域可观察到成骨现象。末次随访时,5例骨干灭活和1例骨关节灭活的患儿未发生双侧肢体不等长,2例骨关节灭活患儿患侧下肢长度较对侧短缩1.5 cm和2.0 cm。结论 在儿童四肢骨肿瘤手术治疗中,应用腓骨骨膜瓣移植覆盖灭活瘤段骨断端的方法可行,能够有效促进瘤段骨的愈合和防止骨不愈合、骨不连发生,且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推荐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胆道外科手术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尤其老年病人更为显著。就以我院收治的老年胆道外科手术病人为例,1980年比1973年增加将近5倍,现就1972~1982年手术治疗的85例做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本组85例中女62例,男23例,平均年龄为71岁,其中65~69岁41例,70~74岁27例,75~79岁12例,80~84岁5例。疾病与手术种类:本组以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化脓性阻塞性胆管炎最多,为65例(76.5%)。手术种类以胆囊造瘘术,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术最多,占71例(83.5%)。手术前征象及检查情况: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本组85例中出现疼痛为主的有71例占83.5%。而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的有56例占66%,疼痛、发热、黄疸三者同时存在的有26例占30.6%。有关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5例假性肠梗阻,占同期各种肠梗阻的1%。相关疾病有败血症6例,中毒性休克5例,髂凹脓肿、肺炎及菌痢各2例和外伤等;并讨论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特征和诊断要点;治疗主要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治疗原发疾病及诱因;并讨论手术指征。本病预后严重,本组死亡6例。  相似文献   
10.
80岁以上高龄急性阑尾炎诊治体会(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临床上高龄急性阑尾炎较过去多见。本文报告我院近10年收治的45例80岁以上的急性阑尾炎,并就其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979年1月至1988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阑尾炎6968例,其中80岁以上45例,占0.65%。45例中男13例(28.8%),女32例(7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